杯子的容量从开始设计时就已经定好,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方便做出不同容量的杯子。简单理解,‘总量’就是容量的一种表述方式。
换个方向想,‘总量’也是人体容量的一种说法。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差异性和成长性。哪怕是同卵分裂的双胞胎,也是存在差异性的。
造成个体差异的来源比较宽泛,比如年龄和成长环境造。
人的身体和体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明显的抛物线的趋势,使得人的‘总量’具备相同的原理。都是由低至高,再由盛转衰,成为无法避免的结局。
这个理论可以套入到任何方面。
用直观的例子来说明‘总量’在人的一生里,所产生的变化和起伏。
以10作为人一生最高的‘总量’计量单位,比如刚出生的婴儿。新生生命的‘总量’比较稳定,也是数值最低的时候,一般是0-3这个区间。
3是目前检测到最高的数据,也就是所谓的出生即天才。即便如此,那些所谓的出生即天才,他/她们的数值,测算最高也才到3,。
为了数据具有更准确的说服性,研究组进行了诸多实验。其中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10个同龄人,从1岁跟踪记录到20岁,5男5女。
男女组一队,分5组实验,结果证明:不同的饮食、环境,生活作息都会影响‘总量’的起伏。也就是说,‘总量’是个不定的变数,说变就变。
而说变就变的‘总量’,同样限制着潜能的高低。潜能和‘总量’是两个可以相互成就,也可以相互拖后腿的依存关系,谁也离不开谁。
为了潜能的稳定发挥乃至突破晋升,就必须稳住‘总量’,避免其上下起伏。那如何解决‘总量’的稳定,就成了研究组必须解决的问题。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研究组前后做了许多实验。终于摸清‘总量’这个变数的脾性,能通过一些特定的训练,将其稳定在最高值。
稳定好阴晴不定的‘总量’后,潜能也能在对应的训练中,持续晋升和加强。
李义海把特定的训练给省了过去,那又是一段动辄几百页的文字说明。想想都觉得头皮发麻,舌头打结,于是只捡重点说。
研究组表示:只要‘总量’保持稳定并持续增长,个人的潜能也会随之再提高,甚至突破。也就是说,只要稳住‘总量’不上下浮动,就算是废材,也能被调教成高手。
说白,保持‘总量’的稳定和增长,就是一个不破不立的过程。
比如一个只能装2毫升水的杯子,你想装更多的水,就得用容量更大的杯子。可杯子是死物,没办法在原有的2毫升容量基础上去扩展。
相当于你的‘总量’就是2毫升的杯子,那要怎么装5毫升的水?
前提是,你还不能抛弃原本2毫升的杯子(这可是你的身体),那就只能打碎现在2毫升的杯子,借助特定的训练(类似杯子重铸)来完成容量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