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结构简洁,对于这些技工师傅来说,制作这些零部件根本用不了多长时间。
很快,三支新式步枪所需的所有零部件便被生产出来。
在测量一番,确定尺寸数据上没有问题后,刘福宽亲自动手,转眼间,三支完整的新式步枪被摆在了眼前。
眼前的步枪明显要比加兰德半自动步枪要苗条不少,重量上要轻的多。
而且枪匣下部向下延伸出来不少,说明储弹量要比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多一点。
因为枪身短了一点,为了不在面对小鬼子三八大盖刺刀拼杀时落入下风。
刘福宽在刺刀的设计上也下了一番功夫,加长了一些刺刀的长度,但这样也会导致重量分配不平衡,重心不稳。
苦思冥想之下,一直没有什么好办法,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已经将大部分设计完成,还有一些细节之处需要修改,就是这个刺刀的问题。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刘福宽从徐高翔这里找到了灵感。
在国内的战场形式中,根本没有必要和国外一样,过多追求刺刀的多用性。
他们的刺刀就是用来跟小鬼子对刺的,只要能刺人,捅死小鬼子就行。
刘福宽直接将刺刀改为纤细的锥子一样,这样一来重量和长度都有保证了,不过杀伤力却下来了。
除非一下扎进要害中,不然想要捅死小鬼子就会很费劲,而且十分容易被折断。
后来,刘福宽在不经意间看到正在修缮屋门的战士,在门角上钉上一块木板,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稳定结构。
刘福宽灵光一闪,“对啊,三角形是最稳固的结构啊!”
原本圆锥形的刺刀又改为了三角锥,而为了追加杀伤力,在三个面上都留出了血槽,这样一来,三角锥又演变成了三棱锥。
而在实验时,没想到意外的好用,刘福宽看着生肉上那个三棱形的伤口,明白这种伤口极难愈合的他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而既然这个三棱刺刀只适合用来捅刺,那也就不用再单独装上把手了。
刘福宽果断将把手去掉,将卡扣式改为了折叠式的刺刀。
不用时,三棱刺刀就收于枪管下方,使用时,只需要将其往前一掰。
这样一来,一支完整的步枪就出现了,枪身再加上远比匕首形刺刀要长的三棱刺刀,要比小鬼子的三八大盖长出一截。
刘福宽端起一支步枪来掂了掂,满意的点点头,重量上达标了,就是自己这种体格端起来也颇为轻易。
拉动枪栓发出清脆的卡簧声,最后将三棱刺刀往前一掰,向前捅了捅,平衡感也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