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灿灿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她生活的小乡村,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十年前,崔灿灿还是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那时的乡村,道路是狭窄的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崔灿灿记得,每次下雨后,她都要小心翼翼地踩着泥泞的小路去上学,一不小心就会滑倒,弄得浑身是泥。村里的房屋大多是土房和瓦房,简陋而破旧。崔灿灿家的房子也是土房,一到冬天,寒风就会从缝隙里钻进来,冷得让人直打哆嗦。还记得,小时候过年时,本来是穿着干干净净的新衣服,新鞋。一出门,一走路,心情就糟了,新鞋踩的都是泥。
那时候,乡村的水电供应也不稳定。经常停水停电,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崔灿灿还记得,晚上做作业,经常会突然停电,她只能点着蜡烛继续学习,最后,作业写的七扭八歪,第二天去了学校,挨老师批评,还得重新写。
通信也很落后,村里很少有固定电话,手机更是不可能。崔灿灿想要和远方的亲戚联系,只能写信或者等他们来村里的时候才能见面。
在农业上,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崔灿灿的父母每天都要早早地起床,去田里劳作。播种、施肥、收割,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我们这些孩子们也要去地里帮忙,学校还会放春假和秋假,就是为了帮助家里劳动。这是现在孩子们难以想象的生活的辛苦。
村里的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们的收入微薄,生活过得很艰苦。
教育和医疗条件也很差。村里的学校只有几间破旧的教室,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崔灿灿的老师们大多是本地的民办教师,教学水平有限。
村里的卫生室也很小,设备简陋,药品不全。村民们生病了,只能去镇上或者县城的医院看病,路途遥远,费用也很高。
还记得要是谁家里有个板车就不错了。快要分娩的孕妇也是躺在板车上,由家人拉着去医院。颠簸一路,有的孕妇反而比较容易生产,不知道是真是假,是有这样的传言的。
文化生活就更是匮乏。村民们的业余生活主要是看电视、打牌。村里没有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崔灿灿想要看书,只能去学校的图书馆借几本旧书来看。或是在邻居家看看人家的小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