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行动的迅速和对有限劳力的充分合理利用,生产队的分工大致是这样分配的。
首先就是保留了负责必要工作的最精简人员,比如喂猪的和负责看护的;然后又把有特殊情况无法参与生产的人给刨除,比如怀孕待产或刚刚生产及婴幼儿这些。反正是刨除了特殊情况下无法参与到秋收的都被计划了进来,然后就是对这些人分工。比如青壮年这些,他们主要负责的就是掰玉米、搬玉米和装车、卸车,而上了年纪的、不适合这样高强度劳动或者是行动不便的则是负责做饭以及扒玉米皮;孩子们同样是扒皮,同时兼顾送水送饭和传递消息。
而在庄稼地里劳作的人其实也是有分工的,比如专门负责扒的,专门负责将扒好的玉米堆往拖拉机能够开到的地方运的,还有专门装拖拉机、开拖拉机和卸拖拉机的。
当然,如果人手有富余,或者是时间不赶的情况下,亦或者是在等待部分庄稼成熟的过程中,也会专门分一些人去后面砍那些扒完玉米的秸秆,然后再进行捆扎和运去饲料厂,毕竟这时候许多的秸秆还是能作为青储饲料的嘛!还有就是抢收完毕后就要种植冬麦,犁地和播种也要及时进行,反正是秋收一忙起来至少也是半个月到一个月的事情。
这段时间人们脸上虽说是有丰收的喜悦,可更多的还是辛勤的汗水和掩藏不住的疲惫。毕竟这样持续的重体力劳动可不是一般人的身体可以承受住的啊!
何飞记得,前世他的母亲由于坐月子时落下了病根,身体一直不算太好,平时倒也没什么,可每当经过农忙时节之后必定会吃药或者输液。年轻的时候倒是还能硬扛,可自从上了年纪这种现象便愈发严重。
想到此处他也就更加的后悔和愧疚。
其实马家庄之前也没有对劳动力进行统一的调配,毕竟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对于工作的态度和追求也不同,所以生产队想要对他们进行统一调配也并不容易。不过现在大队里有了自己的产业,也有了生财致富的途径,应该对人员统一调配就有了基础,同时也就能对相应的人或家庭进行照顾、帮扶或者惩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