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缓缓开口道:“这两家又是亲家,文武皆备,还有赚钱能力,简直是老天派来辅助朕的。”此言一出,众人皆惊。冯家与苏家在康熙皇帝心中的地位瞬间凸显出来,仿佛两座巍峨耸立的山峰,令人仰望。冯参也赶紧露出激动的神情回以康熙,那神情仿佛是久旱逢甘霖的大地,充满了感激与振奋。果然,康熙看到这个表情就更满足了,犹如一位辛勤耕耘的农夫,看到自己的庄稼茁壮成长,心中充满了喜悦。
康熙皇帝继续说道:“本次乡试,苏爱卿的两个孩子都文采斐然,文章各有千秋。你们为难谁第一也是正常的,朕也细细看了几遍,谁落下都感觉不合适,就并列第一吧。你跟主考的陈廷敬爱卿说下,可以发榜了。”提到陈廷敬,这位主考官的名字可是顺治帝亲自赐名。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在清朝的历史天空中熠熠生辉。他的家族世代传承着文化的火种,如同一座知识的宝库,为他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陈廷敬,初名为陈敬,字子端、小舫、樊川,号说岩、午亭。他自幼聪慧过人,六岁就进入私塾读书,如同一棵茁壮成长的幼苗,在知识的沃土里尽情汲取养分。幼年的他就喜欢读《春秋左氏传》《尚书》《仪礼》等经典之作,展现出了超越同龄人的早慧。在九岁时,他便作了《牡丹》诗,诗句如珠玉般璀璨:“牡丹后春开,梅花先春坼。要使物皆春,须教春恨释。”此诗意境优美,寓意深刻,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那娇艳欲滴的牡丹,在春天的尾声中绽放,如一位高贵的皇后,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而那傲雪凌霜的梅花,在春天来临之前就已绽放,如一位勇敢的战士,坚守着自己的阵地。陈廷敬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展现出了他那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陈廷敬初为庶吉士,康熙十一年,任日讲起居注官。在康熙初期,日讲起居注官集侍直内廷、掌记注与讲教经史于一身,责任重大。他们不仅要将皇帝的一言一行书之简册,更要紧的是还要和皇帝切磋学问,交流思想。故担任此职被时人看作是极其荣耀之事,犹如登上了一座知识的高峰,俯瞰着天下的风云变幻。他们如同皇帝身边的谋士,为皇帝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陈廷敬比康熙皇帝大十六岁,他三十四岁当上日讲起居注官,随后又升为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经筵讲官、掌院学士、入值南书房,一直随侍皇帝。他就像是康熙皇帝身边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他有条件与康熙一起讲经说史,研讨兴亡,给他灌输儒家思想,激发其励精图治,发奋有为。他通过历史经验教训,向康熙皇帝讲“修己”“得人”“务实”“以天下为家”的治国之道,犹如一位智慧的导师,引领着康熙皇帝走向国家富强的道路。康熙皇帝也从中悟出了“知人难,用人不易。致治道,全关在此”的秘诀,对其“每日进讲,启迪朕心,甚有裨益”极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