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对宋玉多有诗赞。杜甫在《咏怀古迹》中写道: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晚唐诗人李商隐也说:何事荆台百万家,惟教宋玉擅才华。鱼玄机在《赠邻女》中点评: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宋代词人秦观在《南乡子》中感叹: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
(二)被灭三族的潘安
潘安,出生于公元247年,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这位集才华、美貌、专情和政治上的罪恶于一身的西晋文学家、政治家,少以才名闻世,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意思是"潘才如江,陆才如海",但悲怆的晚年遭遇,令人唏嘘不已。
潘安因高颜值而获得美誉,"掷果盈车"的典故讲述的就是他被女子看好而收获的殊荣;又因文采盖世而显赫于文坛,与石崇、左思、陆机等时称"金谷二十四友",后来的"金谷宴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人聚会,这次聚会和石崇所作的《金谷诗序》,其实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雅集"和《兰亭集序》的影子。他的《西征赋》、《闲居赋》、《籍田赋》、《沧海赋》、《秋兴赋》、《芙蓉赋》、《射雉赋》等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赋。他亦深情于妻子杨氏,所作的《悼亡诗》情真意切,成为千古佳话,后世有"潘杨之好"的评价。
儒学出身的潘安30余岁时出任河阳县令,入仕后没有站好队,先谄事权臣贾充,后追随太傅杨骏,其性轻躁,趋于世利,憎恨时任尚书仆射山涛,后来又看不惯狡黠的孙秀,孙秀当上宰相得势后就罗织罪名说潘安联合石崇等人意欲造反,潘安因此被诛灭三族,时年53岁。
(三)英年早逝的卫玠
卫玠,出生于286年,字叔宝,曾祖父是曹魏时期的尚书卫觊,祖父是太保卫瓘,父亲是尚书郎卫恒,山西夏县安人,好谈玄理,时人有"卫玠谈道,王澄倾倒。"的说法,从小就英姿飒爽,有"玉人"之称,但体质虚弱,他的母亲常不让他多说话,据说是因他说话说多了都会生病。
卫玠曾任过祭酒,因精微的时论颇受当世有识之士的器重和钦佩,他的妻子乐氏去世后,征南将军就把女儿许配给了他;长史谢鲲、丞相王导亦很看好他,认为卫阶是真名士,只有王承可比,杜乂在之下。因着卫阶的名气,颜值又高,人们都争着观看他。据说,有一次,卫玠去南京办事,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他因身体不好而饱受其累,最终形成重病,27岁时就去逝了,这就是历史上"看死卫玠"的典故,说是当时的人把卫玠给看死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卫玠27岁时,拜见大将军王敦,与谢幼舆一道清谈,因深得谢的喜欢,把酒言欢一夜后突感疲惫而加重病情去世。无论哪一种说法,卫玠英年而去,都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