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 第16章 诗仙李白怀才不遇的坎坷人生有何警示意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章 诗仙李白怀才不遇的坎坷人生有何警示意义?(2 / 2)

一、选择大于努力

李白与好友高适天渊之别的人生结局,就是印证"选择大于努力"活生生的例子。

李白和高适都是盛唐有名的大诗人,高适仅小3岁,李白一生并不得志,仅当过一段时间的御用文人;而高适却得赠"礼部尚书",是大唐唯一封侯的名臣和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两人如此悬殊的人生结局,与关键时刻的选择息息相关。

早年原本穷困潦倒的高适,起步其实很晚。他与李白相识于公元744年,那年,43岁的李白因被唐玄宗"赐金以还",失意之下游历于东都洛阳,刚好邂逅同样不得志正值不惑之年的高适。

相似的境遇,让李白与高适心心相印,一路高歌狂欢遣兴抒怀,结下弥足珍贵的好友情谊。

只可惜,变化着的因缘际遇倏忽间改变了他们各自没有想到的人生命运。

高适作别李白后,不久得荐授任封丘县尉,在知天命的年龄迅速擢任谏议大夫。李白则投奔永王李璘,成了王府的高级幕僚。

由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的爆发,大唐由盛转衰,有异心的永王李璘趁机发动叛乱。

高适奉命迁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李璘,李璘兵败。结果是高适凭军功拜彭州刺史,而李白因依附于永王,打上叛贼的烙印。

就这样,李白与高适的友情旦夕惊变,再无交集。后来高适扶摇直上,成了大唐诗人中最幸运的朝堂重臣,一生才华横溢的李白却被"流放夜郎",仕途上再无起色。

这就是关键时选择大于努力的真实见证,坚定站位于唐玄宗的高适,笑到了最后;而起先得到唐玄宗认可的李白,终因"仰天大笑出门去"错奔永王李璘而败走麦城。

三、好友是季节性的

广泛交友的李白,在朋友往来方面的结局亦让人不甚唏嘘。

他与杜甫、孟浩然、贺知章、高适、王维等有名的大诗人都有交集,且都是好友关系。不过,仅仅是出现在生命中的某一个阶段,是季节性的,绝大多数朋友并没有从一而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