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留下深刻回忆的标志性建筑基本都记录完了,村里的故事基本上要告一段落了,该回忆的都回忆了一遍,剩下的回忆已不多了,只能零星的整理一下,最后会跟村里的事告别,有再多的不舍,也要到了说告别的时候,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时间一到,该散的就得散,最后会专门写一节惜别的文章。
在村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的事还有几件,值得单独摘出来讲,先讲进修学校,是县城近三十年左右对县城所有乡镇老师进行培训继续教育的地方,改革开放后,之前的代课老师,民办老师,都是通过在县城的进修学校进行继续深造教育培训后,进行职称评定和转公办老师,也就是现在教师行业的考编。
米云的妈妈在进修学校就进行了多轮的学习,还考了一个大专学历的文凭,在90年代中后期由民办老师转成公办老师,其他乡镇的老师也大多都是如此。
进修学校现在应该也是退出历史舞台了,因为师范学院的大规模崛起,教师队伍的不断庞大,不再需要专门对教师的学历进行继续深造学习了,只有50年代出生的那批教师队伍才有那个需求进行继续深造教育,而且那一批老师现在也基本上全部已经退休,进修学校在原来的县城二中附近,里面还有点规模,小时候的记忆,后来好像看不到了,可能被什么机构收购改造了。
小时候的米云跟妈妈前后进进修学校的次数估计会超过十次,米云有印象的就有那么多,米云独自从大姨家去进修学校找妈妈的就有好几次,大姨家离进修学校不远,一里路左右的直线距离,6岁以前去进修学校的次数最多,后来就去的少了,只是偶尔路过学校门前,在校外看几下,没有进去,高中阶段都是过门而不入,毕竟有过交集的地方都会多看一眼。
小米云无数次到访县进修学校到底留下了多少记忆,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现在回想起来,留下的记忆不多了,早十年或者二十年还能多记得一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能力越来越差了,很多东西都想不起来了,过去了的事真的就成了过去,完全留不下来痕迹,只能零星的想到多少,记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