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人会觉得车谷很简单,其实这还是有一定的技术技巧的。车谷需要操作者控制好风力大小,风力太大会把饱满的稻谷也吹到瘪粒出口,风力太小,瘪粒则会落入饱满稻谷一堆;操作者还要通过合页开关来控制谷物的流量,流量太大,谷物里的杂物不能清除干净,流量太小,又费时间。车谷需要操作者把风力和流量二者较好地配合起来。一般来说,一开始,操作者先要“试机”,找到二者的最佳搭配后,便可顺利操作了。
童年时,风车被我们当玩具玩。有时我们会比赛摇风车,看谁摇的风大,一人在出风口感受风力做裁判。看到站在风口的裁判被吹得头发凌乱,被风车里吹出来的积尘搞得灰头土脸的样子。
在当时的农村,男孩子稍大一些,大约十四五岁左右,就算得是家里的正劳力了,就开始干打谷、挑担的重活了。每次车谷,我就负责装填稻谷,偶尔帮着手摇几下,父亲在家的时候,基本不用我干,只是偶尔帮下忙,扫地和装填稻谷进风车漏斗。
后来,上大学,参加工作后,农活渐渐干得少了,我与风车的接触也少了。
大约是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吧,农民开始把田地流转给大户。种田大户农场主采用机械化种田,农民各家的老式农具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风车也被扔进杂物间里,挂落满灰尘,我家的风车仍然在使用,不过也就是打米前使用一回,平时都是放在杂物间闲置。
若干年后,风车这些老式农具会彻底老化破损,直至消亡。人们再见风车也许要去一些博物馆里。
以下来自百度百科介绍:
扇车即风扇车,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用于清除谷物中的颖壳、灰糠及瘪粒等的一种农具。是一种能产生风 (或气流)的机械,也叫“飏(扬)扇”、“扬谷器”、扇车或扬车。发明于汉代,由人力驱动,用于清选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