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小说>80后的回忆录> 第167章 馒头挂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7章 馒头挂面(2 / 2)

此外,小时候的包子馒头往往是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制作的,使用的食材较为简单,这种简单使得味道更加纯粹。例如,猪肉粉条包子可能在现代看来口味较重,但在当时却是极大的满足。这种味道与当时的生活背景紧密相关,构成了独特的味觉记忆。

挂面,曾经的“奢侈品”。手工挂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饮膳正要》所记的“挂面”,是中国有关挂面的最早记载。而在敦煌文书中不止一次出现“须面”,并被装入礼盒送人。

一生都在做挂面老师傅说,在改革开放以前,因为汉滨北山面食少、粗粮多,一般人家的生活都以玉米为主,有些麦面平时都不舍得吃,到了年底,便会请来挂面师傅把它吊成空心挂面,到了正月,包上两斤、配些礼品,是给要紧亲戚拜年最好的礼物。

平时谁家有姑娘找了对象,男方到女家去定亲,所拿的聘礼中,用报纸包一包挂面,外面贴张喜气的红纸条是必不可少的礼品。

结婚后,新人回门时,招待新女婿的桌子上也不能没有一碗鸡蛋挂面。新郎把“喝挂面汤”视作一种高规格礼遇。

看到桌上热腾腾的一碗鸡蛋面,即便不动筷子也会很喜欢,这说明岳父岳母对自己的高看。要是谁家生了小孩过“二十天”,这一天要紧亲戚们都会带着贺礼来“看月子”。在贺礼中除了送给孩子的衣物外,挂面和鸡蛋也是必不可少的上好礼品。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极少食用细粮,招待客人在挂面汤里加上香醋、香油、姜末、葱花,再用大号粗瓷碗一端,满屋飘香,闻到的人便知道这家“来贵客”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