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
这套丛书的编委名单中,还有一位王姓大佬。
进了长老院的那种。
从后世的眼光看待这套丛书,虽然有点过时,但搁在80年代,它却是很多思想风潮的源头。
很有意义的一套书。
李杰既然要写,肯定不会单纯只写教育。
教育,从来不是单一存在的。
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不是某一种原因,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归根到底,还是经济问题。
傍晚。
刘群高高兴兴地走出了机关宿舍,没想到啊,今天的约稿竟然这么顺利。
比他想象中简单多了。
虽然陈江河的年纪不大,但在教育这一块的见解,却异常独到。
尤其是乡村教育这一块,很多文章都被其他地方的官媒转载,他们正是在川省日报看到那些文章,然后才想到约稿的。
……
次日。
李杰回了一趟陈家村,随着政策解禁,敲糖帮的内部出现了一些争议。
没人会闲钱多啊。
80年初,只要胆子足够大,不缺挣钱的机会,第一批万元户们,抛开部分有资源的人物。
大部分都是闯出来,拼出来的。
小商品生意,确实利润微薄,但架不住量大啊。
广袤的乡村地区,不是没有市场,只是没有消费的渠道,一家一户的消费能力不足以供养一家供销社。
然而,这些消费如果集中在个体身上,仍然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这不。
温成那边已经出现了一个‘万元户’,这个消息在个体户内部,已经呈现疯传的架势。
很多人都知道了。
然后。
有一部分人就坐不住了。
钱真的很重要。
过惯了苦日子,谁不想多挣点钱?
万一政策又有变动呢?
谁说得准?
所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敲糖帮内部的部分人提出了一些更激进的策略,扩大小商品的交易范畴,赚更多的钱。
有了钱,可以去黑市买粮票,买布票,买油票……
什么票都能买!
还有工业券!
由于声音太大,陈金水都受到了影响。
他也心动啊。
巧姑、江海、江湖,家里有三个孩子上学,开销可不小,虽然江河一直有给家里钱。
但那些钱,陈金水基本没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