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站起身来,走到实验室的白板前,拿起一支马克笔,开始在白板上勾勒出他的构想。白板上很快被密密麻麻的中文字符填满,他的笔触飞快而有力,仿佛在书写一个全新的世界。
“首先,操作系统的内核必须是完全自主的。”李阳一边画图,一边解释道,虽然房间里只有他一人,但他的声音却充满了坚定与自信,“所有的指令和函数调用都将以中文命名,这样一来,任何人只要懂中文,就能轻松理解操作系统的逻辑。”
他停顿了一下,思索着接下来的步骤。
“其次,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系统调用的约定。”李阳继续说道,“要将传统的英文函数调用,全部替换为中文命名。比如‘print’这个函数,我们可以用‘打印’来代替;‘input’可以用‘输入’来代替。”
李阳的眼神越发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图景。在那个未来,炎国的程序员们使用着完全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用中文编写代码,畅通无阻地实现各种功能。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的创新,更是一次文化的自信表现。
他开始着手设计系统的核心模块。首先是文件管理系统——这是操作系统的基础模块之一。李阳决定将文件系统的所有操作命令都用中文来表示。比如,创建文件的命令名为“创建文件”,打开文件的命令是“打开文件”,而删除文件的命令则是“删除文件”。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李阳自言自语道,“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操作系统的学习曲线将大大降低。再也不需要死记硬背那些复杂的英文单词,只需要理解中文的含义,就能自然而然地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
随着设计的深入,李阳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他决定将这个操作系统命名为“炎国系统”,以此表明它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个系统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炎国在信息化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李阳的设计步伐并未停止,他转向了操作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GUI)设计。这个年代的计算机大多还停留在文本界面,图形界面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但李阳知道,图形界面将是未来计算机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极大地简化用户操作,让计算机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他在白板上画出了一个简单的窗口界面。窗口的标题栏上,用中文写着“文件管理器”。在窗口的中央,是一个文件夹图标,旁边标着“文档”两个字。李阳微微一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从现在开始,炎国人民将不再被英文所束缚。”李阳坚定地说,“他们将用自己的语言,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接下来的几天,李阳几乎废寝忘食地工作着。他一边编写代码,一边不断优化系统的架构。他知道,操作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系统的崩溃。因此,他在每一个模块的设计上都格外小心,确保每一行代码都经过严格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