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实用性研究小组于 20 世纪 40 年代开始研究假肢,现已发展到第三代。
1958年,美国阿拉贡实验室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实用机器人——仆人机器人。它是一个安装在四轮手推车上的远程控制机器人。其出色的运行表现引起了参加第二届和平利用原子能大会的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此后,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也相继开展实用型机器人的研究,并推出了自己的机器人。美国科学家近日表示,他们成功研制出一种可以用脑电波控制的机器人。
机器人真正进入人类生活是在20世纪60年代。1960年,美国向市场推出第一批用于工业生产的机器人后,机器人技术大量涌入日本、西欧等国家。此后,机器人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
早期的实用机器人(第一代)是具有固定程序、记忆控制、只有几个自由度的机器人。因为这一代机器人天生大脑不足、四肢不完整、没有“感官”。它只能做简单的“取放”工作,不具备起码的“军工素质”。除了选择性地用于国防工业生产线外,很少被征召入伍。
20世纪60年代中期,电子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出现了由小型电子计算机代替存储器控制的机器人。机器人已经开始具备“感觉”和协调能力,可以独立或在人类控制下执行稍微复杂的任务,从而为军事应用创造了条件。 1966年,美国海军使用“科沃”机器人下潜到750多米的深度。设法找到失踪的氢弹。这一轰动事件让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机器人潜在的军事价值。后。美国、苏联等国先后研制了“军用航天机器人”、“危险环境下工作的机器人”、“无人侦察机”等。机器人在战场上的应用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69年,美国在越南战争中,首次使用机器人驱动的列车为运输纵队排除危险和障碍,取得了巨大成功。英国陆军服役的机器人“轮斗”,在反恐战争中再次表现出色,屡立奇功。消除恐怖分子安放的汽车炸弹。这个时期,机器人虽然以新的姿态进入了军事舞台,但由于这一代机器人的智力还比较低,所以动作也非常出色。慢的。另外,它们价格太贵,“感官”也不敏锐。除了军事领域一些高能耗、危险环境的工作外,实际运用在战场上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