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你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吗?> 第3章 原始社会绘画艺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原始社会绘画艺术(1 / 2)

原始社会的中国绘画主要体现在彩陶纹样、岩画及居址地画等方面,其形式和特点如下:

- 艺术语言:

- 质朴神秘:原始先民的艺术通常较为直白、粗犷、质朴和本能,受当时生存条件所限,他们只能用简单直接的形式模仿自然来反映客观事物,比如《漩涡纹尖底瓶》《花瓣纹彩陶盆》《舞蹈纹彩陶盆》等。尽管原始人的绘画工具和水平相对简单,但在表达方式中仍能看出秩序感和均衡感,例如《鹳鱼石斧彩陶缸》对线条粗细一致的把控要求就很高。同时,他们的思考并未受到客观世界的完全限制,充满想象力,且因信息传达的断层而富有神秘意味,像《人面鱼纹彩陶盆》就因其内部的人面鱼纹而具有代表性和神秘气息。

- 艺术内容:

- 记录需要:在生产力低下的史前时代,艺术的直接功用就是记录,通过描绘各类飞禽走兽来辨别动物差异或记载重大事件,例如《内蒙古阴山岩画》记录了狩猎场景。

- 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神秘未知的事物使原始人产生崇拜冲动和强烈情感,他们崇拜鹰的飞翔、渴望野牛的蛮力、敬仰女性的生育能力等。比如红山文化的《泥塑裸体残躯(东方的维纳斯)》源于对母性的崇拜,《变体蛙纹晚瓮》中的蛙纹体现了对蛙繁殖能力的崇拜。此外,原始人类由于混同主体与客观、幻想与现实、精神与对象的混沌心理特征,会用巫术活动或祭祀仪式来满足内心渴望,例如《碧玉龙》可能用于祭祀仪式或佩戴以起到辟邪作用。

- 艺术发展:

- 玉文化:在石器时代,国外的毛利人和玛雅人虽也有玉石饰品,但因当地硬玉不易加工而未延续,中国本土的软玉相对易加工,且中国先民认为玉色泽温润、是天地结晶,所以玉文化得到传承,像良渚文化的《玉琮》就成为史前玉制礼器的瑰宝。

- 陶文化:数千年的风沙在中国形成黄土堆积,造就了领先他国的农耕文明,基于储存等需求产生了原始陶器,而西方原始时期美术的繁荣更体现在石文化方面,如“斯通亨治”。例如《彩陶蛙纹瓮》《彩陶漩涡纹尖底瓶》等。

- 地域特色: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域的美术在材质、形态、工艺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如《黑陶蛋壳杯》反映了当地独有的陶土材质与制陶方法。

原始社会可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不同时代的绘画也有不同特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