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的发展历程漫长,经历了多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 汉魏时期——初始阶段:
- 代表人物及作品:钟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钟繇被视为楷书的鼻祖,他的书法脱胎于汉隶,笔势生动,如飞鸿戏海,但仍存隶分的遗意,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
- 特点:形体上已具楷书的基本形态,但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用笔上,改变了隶书的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风格上整体较为古朴。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代表人物及作品:除了钟繇、王羲之,还有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等。
- 特点:这一时期是楷书发展的重要阶段,风格多样。晋楷呈现出清雅、妍美、俊逸的特点,如王羲之的楷书笔法细腻,结体优美,神韵潇洒。而魏碑则雄奇凝重,彪悍粗犷,代表作如《爨宝子碑》与《爨龙颜碑》质朴纯真;《张猛龙碑》古拙挺健。魏碑的用笔兼具楷法与隶法,融合了篆籀用笔与方折用笔的特点,有的作品还带有明显的隶书遗型,笔法古拙劲正,风格质朴方严。
- 隋唐时期——成熟阶段:
- 代表人物及作品:
- 初唐有欧阳询,其楷书碑帖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等,用笔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虞世南的楷书代表作是《夫子庙堂碑》,婉雅秀逸,外柔内刚,沉厚安详;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以疏瘦劲练见称,字体结构奔放中能巧妙调和静谧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