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到了日出,山峦叠嶂之中雾气弥漫的壮观的日出,沿途不断变幻的山色以及灿烂的山花,雄俊的高山,奔流的江河,古朴的亭台楼阁,要塞名关,还有那些静谧于深山之中碧绿的溪流与深潭,他仿佛经历了一生能见的美好景致。然后在一个黄昏,繁华而烟火味十足的大都会,成都,像一幅柔美的风情画卷,走进了他幼小的心里。
成都,在北京很多年后,尹仲一想起那里,都会有一种温暖与家的归属感。他还记得六岁的他和父亲在成都的街头吃的第一顿早餐,是那种很简单的青菜煎蛋面,面条无比的新鲜,荷包蛋煎得那样油润而芬芳,吃在嘴里脆脆的,加上鲜面条那柔韧的嚼头,以及鲜美的骨头汤汤底,飘着紫菜与葱花,那个时候的他觉得这便是人间的至味了。
可是当十八岁的尹仲心境改换,再一次来到这座茫茫的大都会,不知何时它变得这样的市侩与嘈杂,喧嚣与纷乱。尤其是来到火车北站,九十年代的火车北站,社会治安与环境都是那个年代最头疼的问题,仿佛一颗城市丑陋不堪的毒瘤,无论是遍地的垃圾还是闲散人员聚集产生的治安问题,让每个对成都这座西南首府抱有任何幻想的人,都心如死灰。
尹仲笨重的行李很快引来一堆做生意的社会人,有让住店的,有让各种边缘服务的,甚至小偷也在他的身边开始蠢蠢欲动,直到尹仲用方言开始抱怨甚至是咒骂,这些人才悻悻离去,欺生杀熟是这些人来钱的途径,但是遇到尹仲这样人高马大孔武有力的,他们也只能望洋兴叹,虽说警察管理松散,但警车时不时的巡查也让这些人有所忌惮。
所经历的一切烦乱与不堪,在尹仲上车安顿好一切之后,都烟消云散。他觉得自己来到了异样的时空,车厢里交织着各地的方言,甚至还有那个年代就很普遍的老外的背包族,说英语的说法语的说俄语的都有,好像还听到了那发音独特的德语在嘈杂的车厢中时不时传来。
尹仲对这些语言的发音,除了英语和法语他熟悉之外,其他的都是来自于生活的经历。英语不用说,连琴莉莉开玩笑都说他的英语是自己嘴对嘴教出来的,所以那样的出色,美式英式都没有问题。法语,是琴莉莉大学时的辅修,基本的口语没有问题,只是词汇量与英语天壤之别,连琴莉莉自己都说自己的法语可能也就是打了一场酱油而已,尹仲就更可想而知了。
俄语是尹仲父亲尹云飞所熟悉的,他那个年代的人,无线电当年的初始知识大多是从俄文翻译过来,所以那熟悉的弹舌音尹仲是再熟悉不过,更何况在家里当爹的经常卖弄,时不时来一段普希金的诗歌,把柳春与三个孩子唬得一愣一愣的,这样的家庭情趣,在尹仲的童年记忆里,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