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九年,在 ** 山越叛乱期间,韩当与董袭先遭挫败后又遇伏击。
正当二人疑惑对方为何突然撤退之时,吕蒙邀约二人合围敌人的消息传达到了他们耳边。
事实上,是吕蒙带领先锋直取山越巢穴迫使对方回师救援才导致这场胜利。
于是,三路人马再次合兵一举消灭了接近三万的山越部众。
得知这一系列重大胜利,孙权大为喜悦。
但不久后,他的表情却变得困惑不解。
原以为吕蒙熟谙兵法,可细问之下才发现,这位年轻将领几乎不识字。
这表示,吕蒙的奇袭策略并非源自书本,而是出自他的 ** 思考。
这一点让孙权对吕蒙刮目相看。
一个不谙军事书籍的人竟能巧妙运用兵法战略,证明了吕蒙的潜力和可造之才。
稍加锤炼,他便有望成为江东中坚。
于是,孙权毫不犹豫地把吕蒙交给周瑜负责教导。
对于这位天赋异禀的将领,周瑜也颇为赏识,师徒情谊渐深。
周瑜不仅倾囊相助,还使吕蒙完成了从勇猛武将到智慧统帅的蜕变。
可以说,吕蒙的第二位贵人正是周瑜,然而,吕蒙的成功最该归功于自己。
早年的吕蒙因不识字饱受同僚嘲讽,作为一个将军,竟然难以写全自己的名字,简直是个笑话。
但吕蒙以实际行动打破了偏见:苦学之下,读书破万卷,最终出口成章,成就了一名兼具智谋和勇气的指挥官,留下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的佳话。
周瑜甚至赞叹他为全能人才。
建安十三年初,当孙权再次进攻江夏时,吕蒙率领五千大军驻守汉江中游。
在敌将文聘、王猛带领荆州军渡河增援黄祖之际,吕蒙突发奇袭,使其损兵折将,不得不放弃支援黄祖的打算。
尽管黄祖战死沙场,江夏最终未能被攻破,并转而落入刘琦之手,但这并不影响吕蒙的成长。
正当孙权怒气冲冲计划重新攻击江夏时,周瑜、鲁肃与吕蒙等纷纷出言劝阻。
理由显而易见——曹操占据荆州后可能南下讨伐江东。
此时如果贸然出兵江夏,只会增加江东未来的风险,何况刘琦和刘备正联手构成南部最后的反曹力量,为了共同利益必须保持克制。
因此,孙权决定暂停进攻,开始密切关注曹操的动作及其潜在威胁。
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以便在未来更好的抵御外患。
在当前形势下,只有与刘备、刘琦结成联盟,才能有效抵抗曹操的威胁。
孙权虽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却也深知大局利弊,明白仇恨已经报完,纠缠下去只会让曹操有机可乘,那是极为愚蠢的举动。
因此,联合刘备抵御曹操,成为必不可少的战略选择。
然而,江东内部的意见并不一致。
周瑜、鲁肃、吕蒙等主战派支持联刘抗曹,但以张昭为首的一派和一些江东世家首领,仍倾向于劝说孙权投降曹操。
这种矛盾在关键时期暴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