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里长对张老实家印象还不错,就是孩子生的太多,穷,但是每年粮食收获都先还债,哪怕后头再借。
既然没啥问题,贺宣是想签张小秋的,不过自家这些人没有调教过这么小的孩子。
小竹小时候倒是被调教过,也不是一开始就伺候贺宣的,先是做粗活,学规矩,后来才贴身服侍的。
余叔余婶一家子则是雇佣合同,直接说明了工作范围,贺宣也是相处过后,了解了品性,才签的文书。
后面觉得公子给的银钱实在太多,余叔余婶都不肯休息也要干活,品性都很不错。
于大嫂和于五郎也是被于姑母反复叮嘱过,不然就贺宣的性格,要是来个蹬鼻子上脸的,直接阳奉阴违也有可能,以后家里人多了,肯定要有规矩,才好处理。
所以贺宣先没有跟张家签文书,反而是想着怎么写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里以后的事要慢慢下放,自己不用亲力亲为,自然要有一套行事法则。
余叔跟张老实家漏口风,先过了端午节,以后,一家人可能就不能一起过节了,毕竟这种小厮跟余叔这样的不一样,前几年肯定要好好教规矩。
贺宣为了家规这件事,特意带着小竹和余叔去牙行取经,不过牙行里的都是奴仆,不是雇佣的,而是犯错了,被列为贱籍,这种时代都是奴仆,早就被人调教过,骨子里不敢违逆。
想要学这些东西,基本上很难,贺宣给牙婆一些铜钱,让他给余叔传授下经验。
牙婆确实尽心了,毕竟贺宣给的钱比牙婆做两桩生意还要挣钱,余叔去了三天,还特意拿新来的雇工做榜样给余叔看,如何教人规矩。
余叔回来还跟小竹传授,毕竟小竹之前负责贺宣贴身的事情,余叔回家后,有些东西是要小竹教授的。
贺宣则是在家里写家规,总结了这么几条,第一,不准违背律法,有杀人放火,偷蒙拐骗行为,直接移交官府或者族里处置。
第二,严禁口舌是非;第三,严禁赌博烂酒;第四,节约粮食,不准浪费;第五,读书明智...
违背家规者,欺瞒辱骂主家者,偷奸耍滑者,罚打,罚钱,罚劳作。
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一般贺宣都不愿意罚,但是小孩子犯了错,一点惩罚都没有,反而会不好教。
把大致的条款列好,要是有其他情况可以在修改,不过家中的人都是勤劳踏实的,贺宣也不愿意有这些条条框框。
贺族长也给贺宣物色了一个人选,是贺氏族人,这人的叔父就是之前没被选中去作坊的,是个混子,不好好干活,一些族人,后来改善了,作坊缺人的时候,也找了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