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交情不深,寒暄了一会儿,贺宣请两人喝茶。
唐里甲本来是不在意贺宣的,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他就考上了童生,唐里甲难免在心里把孙子和贺宣比较,直到贺宣被封官,身份的转变,让唐里甲都要小心翼翼对待这个年轻人。
不管心里如何翻江倒海,面上都是客客气气的,三人有共同的经历,说起科考,尤其是考场里的号房,话题就打开了。
没聊多久,外面的客人一个个到了,贺宣没必要一直出去迎接,族长他们在门口引客。
只要知县和周夫子来了,自己出去接一下就行,剩下时间都在正堂陪客,一上午下来,茶水喝了不少,贺宣茅房都去了两回,发现厕纸快没了,让于五郎去找余叔,把厕纸放好。
客人上个茅房,没纸多尴尬啊。
周夫子是和明德学馆的夫子一起来的,两个都是城东的夫子,坐一辆车来还有个伴。
这时正堂已经有七八位客人,朱宇博他们跟着唐承嗣去外边棚子找座位,屋里都是夫子,实在吃不消在里面待着。
不用贺宣多说,大家多多少少都互相认识,聊起来还算热络,周夫子来了之后,给贺宣介绍没到的几位。
县学的举人和知县大人差不多是快开席才到的,算是压轴,这时候外边的草棚已经坐满了,族长在门口着急的张望。
看到知县的马车后,就让人去屋里叫贺宣,一屋子秀才都跟出来迎接知县大人。
一番行礼回礼道贺之后,贺宣带着知县走在前面,进屋,大家都可以落座,人齐就开席。
席位座次或多或少都心知肚明,也没人挑战权威,只有贺宣的姑母,本想着和贺母一起坐到院子里,显得跟贺宣关系亲近,看到一屋子男子,都是秀才举人,还有县令,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留下,只能跟着族长去了外边落座。
其实贺母的身份是可以坐在里屋的,可是贺宣没娶亲,跟贺母还分家了,里面没有安排女眷的位子,贺母总不好跟着一桌子大男人挤。
安排好坐席以后,族长宣布开席,最先上来两道凉菜,正堂这一桌席面,上菜是最快的,其次是院子里,然后才是外边。
都是来道贺的,吃饭是其次,大家更想拉拉关系,贺宣这一桌,最大的就是贺宣和知县,两人算是同僚,知县说起朝廷休沐,十日一大朝,五日一小朝的规矩,剩下的人都竖着耳朵听,就算是举人,也没进京参加会试,这些对他们还是有吸引力的。
边说边喝,这桌上的酒,是从京城带回来的,其他院子里的三桌则是县城买的。
大家又开始聊京城的酒,和东昌府的酒,区别在哪儿?
东昌府的琥珀酒也是名声在外的,颜色非常好看,酒味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