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奎没事做,每天就在镇子里转悠着玩,生活得很是惬意。
县城里有一个叫迎客来的酒馆,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每天都有很多过路的客商,客商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总能带来一些新鲜事。
王大奎隔几天就会拿着几个铜板到酒馆里吃酒,顺便听一些新鲜事,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一日中午,王大奎拿着几个铜板去了迎客来酒馆,酒馆里的生意很好,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谈论着各自的见闻。
王大奎就在一个角落里坐下了,要了二斤牛肉,一壶烧酒,一边吃一边饶有兴趣地听着周围人的高谈阔论。
酒足饭饱之后,王大奎就走出了酒馆,刚一出门,就看见有几个小混混正在调戏一个年轻女子,那女子身上的衣服破旧,补丁摞补丁,一看就是一个讨饭的。
即便穿着破衣烂衫也遮挡不住女子的光芒,她长得柳条细腰,身材匀称,而且是唇红齿白,从面相上看不是一个普通女子。
女子哭着求饶,可那几个小混混却是得寸进尺,王大奎为人正直,嫉恶如仇,遇到这种事情他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他大喝一声,几个小混混扭头就要骂人,谁知一看是王大奎,脸上就堆满了笑容,因为王大奎特殊的手艺,这些小混混对他也是望而生畏。
“王……王劁匠……”几个小混混讨好的给他打招呼。
王大奎说道:“还不快滚!”几个小混混如获大赦,脚底抹油似的溜了。
年轻女子见状,赶紧给王大奎作揖道谢:“多谢老爷相救!”一边说一边不停地抹眼泪。
王大奎听女子是外地口音,就觉得奇怪,问她为何会在这里?
女子说道:“我叫夏莲花,本是柳州人氏,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今年家乡遭受蝗灾,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很多人都饿死了,我母亲本来就体弱多病,再加上没有饭吃,也离开了人世。
埋葬了母亲之后,我就跟着家乡的人们一起出来逃难了,有很多人都饿死在了逃难的路上,剩下的人也都走散了,我一个人到了这里……”
王大奎是个热心肠的人,见夏莲花可怜就把她领回家去了,说让她先住在家里,如果她愿意,就在城里给她找个人家嫁了,也有个安身之处。
夏莲花说道:“如果恩公不嫌弃,我愿意伺候您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