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汉宫秋> 第682章 战后余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82章 战后余波(2 / 2)

不过是半个时辰不到的时间,便由发回了阁部,文书上面已经被用朱砂批上了红艳艳的照准之词。

当即用了阁部的官印以及孟杰自己的首辅私印之后,就经由已经初具规模了的各处驿站一路快马加鞭的传递往临安方向而去。

送出文书不过半日,晌午过后,孟杰临时暂居的偏房内的几案上便堆起了十余道各级官员上奏的,经由内阁其余几位阁臣查阅后,自觉无法给出合理批复的奏折。

看的孟杰不住的直皱眉头。

这其中更是以兵部和吏部两部尚书的言辞最为犀利。吏部的激烈言辞,孟杰尚且不觉奇怪。

至于兵部的葛光虽然对自己表现的已经是十分恭顺了。但是其内心如何,孟杰也不甚放心。不像户刑两部主官被视作心腹已久。

如今内阁的气象早已经不是初设时的那般无足轻重了。而是在赵崇一力扶持之下,渐渐有了统领百官的权柄。

特别是首辅孟杰,更是凭着守成琼州的功劳,加上本身就有的历经三朝的资历,在姚秀夫退隐之后更是成了朝堂内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实质上的百官之首。

孟杰心里也是清楚的很,只有在姚秀夫退隐之后,自己才有机会入掌内阁,被这位心有雄略的年轻天子视为臂膀。

朝野上下明眼人都是清楚,姚秀夫的退隐恰恰是像在为高中探花的家中长子铺路。

特别是最近几年,姚大公子以探花功名出任地方的资历数年熬炼下来,越发的有要入朝,甚至入阁的架势了。若是姚秀夫还在,恐怕赵崇是断然不会如此重用这位姚大公子的。

而姚秀夫虽退隐数年,但是朝中六部中的礼,吏两部还依旧归心,就不难看出这位前丞相在朝堂之上的能量之强,经营之稳固。

孟杰心里自也是雪亮一片,但还是顶住了朝野之上的一片指指点点,丝毫不在意市井之中谓其不过是在替姚秀夫守成的流言。

一心的在大雍朝堂的稳定,为大雍财税的丰沛默默出力良多。使得那位年轻天子可以在即位十年,特别是最近数年里,年年有战事,边境不稳的情况之下,依旧能稳住军心和民心。

还能有余力面对阿拉格部连续两次的突然南下,而不缺军资和饷银!

在文人执掌兵部不稳的数年里,各州县备军的整训不荒废,各边军兵力的恢复,战力的保持上没有出现大的纰漏。就连实际由鹰巢掌控的各处驿站驿道,在刚刚归于王化之下不过年余的关中一带也初具规模了。

但虽是位高权重,在面对渐渐归于阁部之下的六部之间的种种短长歧见之间,也渐渐生出了些许的力不从心之感。

对于兵部要求彻查西军驰援不力一事,孟杰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在可以缓和的良策来。随行摇了摇头,将这一堆的奏折统统放在了一边,而自己独自一人晃悠悠的向着赵崇所在的府衙正堂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