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天禄三年。
如今登基不过三载的耶律阮神色冷淡,显然心情非常不妙——自己在位期间大辽的贵族们谋反不断,甚至自己之后的君主在位期间同样如此……
听到这样的消息,他的心情怎么可能好得起来?
虽然他对大辽贵族们的谋反热情已经了解,登基三年,就已经爆发了两次谋反,天禄二年一次,就在今年、天禄三年又一次。
但他并没有太过担心,因为他有信心,等过上几年,自己登基时日一长,力量越发稳固并且强大之后,自己定然就能够像太宗皇帝一样、重新压制住这些贵族们;即使不能完全杜绝他们可能出现的谋反行为,但起码能够大幅度减少,并在他们心中树立起皇帝这个身份的权威。
耶律阮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登基方式带来了巨大的隐患,但他到底是想要登上皇位、让皇位的传承回到他这一支,并且有信心能够处理好这种登基方式带累的各种隐患罢了。
但他现在从神迹的寥寥数语中并不愉快地发现,自己好像想的有些简单了。
“无法有力压制贵族”——这个“无法”,有具体的时间段吗?神迹并没有明确加以限制,诸如“登基初期”“执政前半段”等等;但是,很多时候,不加以具体限制,往往就是因为不需要限制。
再加上后面那句“在位期间谋反不断”……这不都是隐晦地表明,终他在位的所有时间,他都没能解决掉这个先前在他看来并不十分困难的问题吗?!
辽朝,应历九年。
辽穆宗耶律璟并不喜欢处理政务、为案牍劳心劳力,但神迹倒是还能让他有些观看的兴趣。此次神迹,他本来也要如先前数次一样,一边饮酒一边观看。但等到本次故事会主人公出现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一想法。
毕竟,本次的太宗是他大辽的太宗皇帝,又是他的父皇,生前又对他比较宠爱,还是应当尊敬的。
此时,看到耶律阮上位带来的后遗症,他冷笑几声。
这么一次登基,带来的影响何止是简单的谋反叛乱不断?明明是——谋反叛乱到直接弑杀皇帝了。耶律阮自己激化了这样的谋反行为,最终也死在了大辽贵族们的手中。
而成功杀掉了一个皇帝的影响显而易见,大家的信心更加充足了,热情也更加高涨了。他登基至今九年,谋反叛乱也已经有了数起,频率都已经远远高过之前所有人都认为踊跃参与政治斗争的唐朝了。
和大辽比起来,唐朝那样的政变频率根本不算什么。虽然这好像也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
如果让之后的辽朝君主来说,他们会说:大辽的贵族们谋反叛乱的热情是不可能有消退的一天的!即使是经过了圣宗的治理也没有任何变化!
这可能也是大辽本身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特色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