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战后时期最棘手的事件,就是英国人进入广州城的权利问题。
在五个口岸中,除广州外,其它口岸全都按期向外国人开放通商、居住和驻设领事。但是,广州的居民却顽强地拒绝让英国人入城,而只是同意他们居住在原来的商馆区。
可以说,历史上的广州一向以与洋人冲突着称。广东人打击洋人,从虎门销烟到三元里,英法都被干倒。后来日本侵华,广东人反抗也非常激烈。后来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都写入世界历史了……
陈龙也是对洋人恨之入骨,这也是骨子里刻着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广州贸易的衰退损害了当地人的生计,于是他们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到人数最多的洋商英国人身上。
这种普遍的不满得到了当地士绅的组织和领导,并配备了最初在鸦片战争时期由林则徐发给乡勇的武器,于是便成为一股相当大的力量。
当时身为钦差大臣和两广总督的耆英,夹在英国人不断加强的入城要求和广州绅民顽固的抵制中间。耆英知道中国的条约义务,但当地民众却未必知道;1846年1月,他大胆宣布开放广州城。
他这样做的后果是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无数的揭帖四围流传,抨击他的安抚政策,并讽刺他向敌人谄媚奉承。
暴民们上演了一场袭击据说是亲英的广州知府的闹剧,火烧了他的衙门,使广州城陷入一片混乱……
耆英在这种众怒难犯的形势下不得不修改了他的公告……
虽然陈龙是个为了糊口的盗墓贼,贼,也有权利爱国,如果他那时候能吃饱饭,何必去盗墓?
有时候,贼,比那些窃国大盗,对外谄媚,对内残暴的满清朝廷更有骨气!
慈禧太后说过:宁赠外邦,不予家奴。
陈龙的一生没有选择做奴隶,做了贼,但是他心中鄙视那些祸国殃民的窃国大盗,他心里甚至都不太喜欢他的女婿何知府。
看着天井里慢慢洒进来的晨曦,他想起来很多广东往事……
在1856年10月初,一艘从厦门驶向广州的商船“亚罗号”,停靠在了黄浦码头。
亚罗号是由香港籍华人苏亚成所有,于1854年在中国内地制造的中西混合式帆船,该船只曾被海盗劫去珠江,之后拾获的民团交给广州一家船公司。后来该船卖给香港居民方亚明。1855年向英属香港政府登记并取得一年的执照。除船长为爱尔兰籍外,船上所有雇佣的水手都是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