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之奇面红耳赤,也不知道是被气得还是羞的。刚才他夸赞诗文有多开心,现在心中的悔恨就有多么严重。
现在他刚才那番言论可以直接当做臭屁放了。
担心姜澈会骄傲自满,要压一压他?怎么压?这才几天时间,人家又作出来一首七彩诗,而且水平更加高。按照这个情况看,说不定下一期的《文道汇编》还没刊印,姜澈便又写出来的新的五彩诗或者七彩诗。
到那时候该怎么办?难道要一直压制他吗?对如此优秀的年轻人,文渊阁扶持来不及,怎会会打压他呢?
文渊阁可不是秦党众人随意把玩的地盘,他韩之奇在这里也就算个中层,文渊阁的诸位高层说起来还算是秦党的政敌。
想到这里,韩之奇再也坐不住了,起身向着众人辞别:“我才疏学浅,难以担任编修这一要职,为不耽误审稿进度,所以特此向杜主编请辞,望主编成全。”
杜楚客也没有为难他,点点头,放他离开。
等到韩之奇灰溜溜出了门,周夫子直接说道:“韩之奇入文渊阁也有十年了,没想到还是非要站在秦党那艘船上,还非要在细枝末节上为难一个后辈。”
那位五十来岁的中年夫子叹息一声:“唉,水至清则无鱼,秦党势大,文渊阁也不是铁板一块,这里有几个秦党的人再正常不过。再说,他韩家一直以来都是跟随主和派行动,他又岂能独善其身?”
“韩之奇还算识时务,看到事情不可为,没有继续纠缠于此,果断抽身离开,免得越陷越深,动摇他的文路。”
(儒者九品到七品修文心,六品到四品的夫子筑文路,三品到一品的大儒凝文界。)
杜楚客笑了笑,说到:“不提他了,你们给我讲一讲这位姜澈吧。看了他的诗文,我还以为他会是一位历经风霜、大器晚成的读书人,没想到却是一个未及弱冠的青年。”
“大黎出了这么一颗耀眼的新星,不知道能不能搅动一潭死水。”
讲到姜澈,那位最年轻的夫子显然知道更多信息,说道:“这位姜公子,也可以说经历了风吹雨打。他原本是朔州人,后来因为疏勒入侵家破人亡,被迫逃难到洺州。”
“说来也奇怪,他以前在朔州时,平平无奇,甚至在儒道上没有任何天赋。但是到了洺州后,却仿佛一夜间觉醒,一鸣惊人,先是未入品之时便亲作战诗力斩猫妖破了必死之局,然后又接连写出五彩诗和七彩诗,更令人称奇的是,他在镇上做代课先生,居然自己亲自写出了一篇极为优秀的蒙学教材《千字文》。”
这些关于姜澈的信息都是年轻夫子从沈家那里得知的,因为沈厚的关系,姜澈和沈氏的关系比较亲厚。沈氏在文渊阁影响力无可比拟,每一代的沈家子弟都有人在文渊阁任职,沈厚他爷爷就是文渊阁大学士,被尊称为“阁老”。
文渊阁中很多人瞧不起秦氏那一党,但是几乎没有人厌恶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