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在24小时之后,76号岗哨是会解除彻底封闭的状态,还是进入下一个24小时的封闭期,你应该知道判断流程的。”
顿了顿,SAD-4号继续如实向阮涟告知道。
阮涟苦笑了一下,有些失神的喃喃道:“是啊,我知道……”
从他加入军方之后,几乎每一次和“污染”相关的训练演练,都会被反复、重复的告知,遇到“污染”后的一整个处理流程。
如果24小时后,“污染”状态消退、监测到的“污染”数值降低至安全值,那么,负责进行观测和监测的超级人工智能,便会继续进一步的封闭式观测,在第二个24小时内,反复衡量以上数据是否真实有效,并且,“污染”的确真实消退。
接下来,依旧是长达24小时的封闭期。
否则的话,同样是长时间的封闭式观测。
只不过,SAD-4号需要做出的抉择,便成了是继续维持76号岗哨现在的的封闭状态,还是说,调集火力,对已经封闭的空间进行一波毁灭式处理之后,再进行更严格的封闭。
——先是进行高温、强火力覆盖,将那些“畸变”出了各式各样姿态的生物质进行物理意义上的“重塑”和“还原”。
所有的“畸变体”都是危险的、不安全的,唯有高温燃烧后,从生物体重新回归为无机质的状态,才是有可能阻断“污染”的一个有效手段。
——然后是足够厚、足够多的水泥浇注,直到形成一个安全的水泥“棺材”。
——最后,还需要将那些高密度金属板彻底封锁的空间进行深层地下挖掘掩埋,然后在地表立碑规划出禁区警示牌,甚至将周围数公里的空间都划为禁区。
联邦政府对于“污染”的处理,有一系列严格、稳定并且确保生效的封闭手段。
事实上,在“岗哨”这座建筑立项、建设的初期,它的物理结构,便已经为了后续的一系列行为做出了准备,
毕竟,孤悬于城市之外的岗哨,想要“生存”下来,本来就会面临无数意想不到的风险。
而等到危机真正降临的时候,岗哨存在的意义,便瞬间由在城市之外的文明边陲扎根存活、观察城市之外的环境、和生活在废土荒原的那些流浪客进行有限的交流和物资交换,转换成了带着那些会对人类社会造成重创的“污染”一起封锁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