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外界看到这个项目成绩的时候,企华的办公室也逐渐热闹了起来。
有很多人带着资金,来找企华寻找合作机会,并且看看什么时候开始融资,然后及时跟投。
这次,企华没有了往昔的浮躁,而是非常淡定的一一回复,暂时还没有进行融资的打算。
是孙志国的资金给了他莫大的底气,让他在这些时刻保持着非常冷静的头脑。
科技项目不能不商业化,也不能过分商业化,需要在其中找到契合的平衡点。既可以保持项目研发的自主性,也能保证项目走向的正确性。
尤其是在前期,项目研究一定要保持纯粹性,干预的人多了,各方面的声音也就会多,声音多了就是杂音、就是噪音、就是干扰,对项目开发非常不利。
企华有时候干脆就不去公司了,把最大的权限给了科技项目。然后他选择了对外界的声音,闭门不见。
很多有意向的投资人都在想各种办法见到他,奈何经常遇到闭门羹。不是去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
不过,企华的确是在密集的出差。因为这个科技项目在研发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构想,也有可能是未来的几种新的方向。
对此,谁都没有定论,也不敢轻易下结论。哪个做,哪个不做,都不是一时能够决定的。
出于对市场的敏感,企华安排苏阳一起去国外出差,到处去转一转,看看现在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在国外,在苏阳的陪伴下,两个人重温了旧时上学的校园,也见了几个同学和校友。同时去了几家公司,看了下人家的发展趋势。
在国外的日子里,企华也遇到了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