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云却不这么想,时代不同了,闺女更得有娘家撑腰,家底厚实了,孩子在外才不受委屈,往后的路也能走得稳当。她拿赵建国的懒毫无办法,只能咬着牙自己扛。开饭馆看似简单,明面摆着的不过是牛杂锅、几样凉菜、烫菜,再加上酒水饮料,实则内里大有乾坤。善味牛杂馆能生意长虹,靠的是王丽云每天天不亮就起身,亲自赶去市场采购最新鲜的食材,牛杂锅的汤底更是重中之重,坚持每日现煮现熬,绝不含糊。就为这汤底,十三年来她从不让旁人插手,一来是要保住独家配方,二来是信不过别人,生怕哪道工序出岔子砸了招牌。
这配方,是她早年跟赵建国在工地干活时,一位常来蹭饭的关中老师傅秘授的。老师傅被小两口的勤恳善良打动,临终前将珍藏的汤底配方托付给他们。王丽云心里清楚,这是全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拿到配方后,她依据本地人的口味偏好,一次次尝试调整,加些香料,减些盐分,历经无数次试验,才成就了如今这勾人味蕾的独特味道。靠着这汤底,善味牛杂馆在城里渐渐站稳脚跟,食客们口口相传,新客源源不断变成老客。
可这其中的艰辛,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一年到头,除了过年那几日能勉强歇一歇,王丽云每天都在与破晓前的黑暗较劲,拖着疲惫身躯准备材料、生火熬汤。铁打的人也经不住这般折腾,累到极致时,她多次求赵建国少摸两把麻将,到后厨搭把手,毕竟是孩子亲爹,在这异乡,她能依靠的也只有他。可赵建国呢,非但不帮忙,还满脸嫌弃地奚落她自讨苦吃。久而久之,王丽云习惯了身体的劳累,也麻木了丈夫的游手好闲。说离婚,倒也没想过,赵建国除了懒,没犯啥大错,没在外拈花惹草,牌局上也只是小打小闹,在俩闺女面前还挺和蔼,一家人整整齐齐,她便觉得累点也认了,权当这是自己的命。
没想到,懒汉竟也有勤快的时候。王丽云回过神,锅铲已被赵建国夺了过去,他动作虽笨拙,却透着股认真劲儿,一边搅拌,一边追着她问下一步配料。王丽云心头五味杂陈,轻声交代着,赵建国依言操作,夫妻二人难得默契配合,锅里独门酱汤翻滚着,热气氤氲,王丽云心底那块干涸许久的角落,似也被这暖意悄然浸湿,泛起丝丝涟漪。
王丽云并非追赶潮流、把独立自由挂嘴边的新时代女性。年逾四十的她,在这高学历扎堆的时代,只是个初中辍学的普通妇人。打小接受的观念就是家和万事兴、浪子回头金不换,何况自家男人不过是懒,和那些风流成性的浪子截然不同。眼下,赵建国这一转变,让王丽云满心欢喜。她本就习惯吃苦,一点点甜头就能让她感恩戴德。赵建国连着五天早起帮忙,王丽云整个人都似脱胎换骨,容光焕发,逢人便忍不住念叨丈夫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