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湖畔诗人> 第33章 生命的孤独出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章 生命的孤独出走(1 / 2)

那个年代,也是被冠以垮掉一代的时候。从两方面来看,谁也不能达到目的。

华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宛如紧绷的弦,在日常的教学互动中逐渐失去和谐的音调。老师布置的作业,于华而言,仿若例行公事,总是敷衍了事,这让有着数十年教龄、阅尽各类学生的老师心生不满,暗自揣测华是否因身处 2 班而滋生自满情绪,毕竟在他眼中,华的天赋平平,学业表现也不过尔尔。而华对待作业的不认真,皆被老师敏锐察觉。

其实,华内心深处也渴望能出色地完成作业,只是有时老师的要求晦涩难懂,她只能在订正时尽力弥补。

月考过后,事情迎来了转折。华的语文成绩不尽人意,老师要求订正答题卡,并逐个叫学生至办公室谈话。轮到华时,她匆匆抓起答题卡,聆听着老师的讲解,却感觉如坠云雾,恰似我曾经的体验,那些讲解空洞无物、泛泛而谈。华的思绪不禁飘远,想起小说中主角们用八国语言畅谈《论语》等精彩情节。“总之,语文学习重在广泛积累……” 老师的话语在耳边回荡。

当晚自习,老师就简单题答错一事高谈阔论,指责当下学生被初中教育体系禁锢,思维僵化,只知死记硬背答题模板。华听在耳中,却难以认同,想起初中老师的悉心关照,她觉得老师此举有失偏颇。

华本就倔强,对老师的数次提醒置若罔闻。就如老师反复强调要写好字,作业本上的批注华也视而不见。

老师的批评有时严苛至极,“何其可悲” 这样的话语让华心生反感,只觉有个无形的权威在身边指指点点,厌烦之情溢于言表。实际上,班里反感老师的学生不在少数,毕竟当众被批得体无完肤的场景已上演多次。

“有个性可以,但需有实力支撑。” 班上许多同学的愤懑,源于老师的独断专行。他曾宣称:“上课不认真,考试就拖你出去,不让答题,我教书多年……” 还会挑衅道:“觉得有理,就来和我这老文科生理论。” 脸上挂着自信满满的神情。

老师也曾是我的授业者,彼此有过摩擦,这段经历刻骨铭心。为续写这段故事,我觉得有必要出面阐释。教师对孩子成长的关键作用不言而喻。我曾在信中向老师倾诉不满,如今回首,却深感庆幸,老师只是课堂上的讽刺,未彻底对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曾认同对年轻人激进言论应宽容以待,也明白老师非完人。而后,也渐渐理解了规矩的意义。老师所求不过是基本尊重,以其学识,当之无愧,只是当时年少气盛,误把平等当作沟通基石,如今方知,平等需靠自身争取。老师讽刺时,我虽低头,心中却满是不服。

韩寒曾言,被嘲笑乃平常之事。那年,我是否也如老师一般,难以接受被轻视呢?有作家在《诗的正义笔记》中提及,将年少欺凌者之名用于小说反派,是否略显狭隘?后来我惊觉,自己与老师竟有相似之处,皆有些刚愎自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