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积极层面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远离杀猪的和墓地,对孩子的启蒙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是,这种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的话,那是万万不能说的。
还有,没了杀猪卖肉的,你吃谁去呀!
最重要的,你得有钱才行。
现在也一样,都想买学区房,都想住舒服点。如果所有人都能像孟母这样,想搬哪就搬哪,恐怕贫民窟早就没人了吧!
所以任何一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对你可能是好事,而对我也许就不一定。
孟子的思想学说以及经历,基本上跟孔子差不多。名气很大,到哪个国家都能被接待,但主张却不能被采纳。
这也不能怪人家国君现实。
您想啊,在那个战争频繁的年代,各个国家都在提防着左邻右舍,或者惦记着人家的国土。你却让他们放下屠刀,用仁义治国,行不通啊!
就好像清末时候,你这边嘚吧嘚讲仁义礼智信,人家长枪大炮狂轰滥炸,这靠念经能把洋鬼子念跑吗?
所以孟子那一套,在当时注定要失败!
孟子出名虽然早,但真正被平民大众所熟知,还是在唐代以后。
从韩愈把孟子的地位推崇,到五代十国后蜀孟昶极力拔高。到了北宋,孟子才算正式位列仙班,被后人四时祭祀。
说到孟昶,那就必须得说一下孟氏这个唯一建立国家的家族。
在后唐时候,李存勖赐死了蜀地实际掌权人郭崇韬,派孟知祥来管理蜀地。
李存勖死后,皇帝换成了李嗣源。刚上任的小李,面对着政权不稳的局面,为了先稳住一块,直接封孟知祥为蜀王。
但是孟知祥接受封号不久,就独立单干,成立蜀国,史称后蜀。
可惜老孟有那个建国的能力,却没有享福的命。蜀国成立仅半年,孟知祥就挂了。扇子醒目什么的交给儿子孟昶。
孟昶刚继位,大权实际上在李仁罕和张业手中。
等后来先诛了李仁罕,十多年后又杀了张业,孟昶将蜀地治理的井井有条。
此时中原比较乱,皇帝今天换这个,明天换那个,国家也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来回倒腾。
而蜀地因为偏居一隅,倒是有二十多年难得的清静。老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在那个年代真跟世外桃源似的。
既然没什么大事,那就开始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