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他这个邻居挺不是东西的,人家穷到那样,你有买头发的钱,给赞助点不行吗!
指责人家邻居没用,反正头发是卖了。
陶侃大一点,出去做了个管理渔业的小吏。有地方上想巴结或者可怜也可能是关系处的比较好的渔民送了点鱼鲊,陶侃赶紧找个顺风人给母亲捎回去。
这个鱼鲊,其实就是小咸鱼,在渔民手里,这玩意不值钱。
结果湛氏收到后立马退了回去,并回信说这是公家的东西,你送给我反而让我更愁!
再想想那些贪官,就嫌人家给的少,拿公家的多少都不嫌多!跟湛氏相比不知道会不会脸红。
湛姓人口约十五万。
******
汪姓
汪姓源流比较多,挺复杂。
首先是夏朝有个防风氏建立的汪罔国,后来也许有不认识这个罔字的,干脆叫汪芒国了。
大禹治水成功后,在涂山召开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没想到其他部落首领都能按时参加,唯独防风氏姗姗来迟。大禹为了宣示王者权威,将防风氏斩首示众。
防风氏后裔害怕大禹这个不讲理的再去杀他们,就逃到了湖州,改成了汪罔氏,后来春秋时候被楚国吊打。其族人又迁往今天的安徽歙县,姓氏经过简化,成为汪氏。
为什么说大禹不讲理呢?
人家防风氏的故国在今天的大概安徽歙县,或者更靠南边。
会盟的地方是涂山,关于这个涂山也没有确定,有说安徽蚌埠的,也有说河南洛阳的。当然这得看大禹治水到底是治的黄河还是淮河。黄河的话应该是洛阳涂山,而淮河则肯定是蚌埠了。
不管在哪吧,从汪罔国到涂山总得有距离。你大禹不问青红皂白,是堵车还是堵了马,是下雨还是刮大风,迟到的原因不问就咔嚓,实在有点太霸道。
更何况大禹的老婆还是人家防风氏的闺女,按照一个女婿半个儿的说法,这就把不孝的帽子扣上了。
再就是源自姬姓。
鲁国鲁成公有个儿子叫姬黑肱,他的二儿子姬汪,食邑在汪芒。这个汪芒有说是浙江的也有说是山西临汾的,但是从鲁国的地盘看,大概率不会是这两个地方。而准确的说法是食邑在颖川,古代颖川一直换,大概在今天的河南中部一带。至于姬汪的食邑,据考证说是今天的河南太康。
甭管在哪里吧,反正姬汪的后裔,就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据说这位姬汪出生时,左手一个王,右手有水字,两下里一就和,就发明了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