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池蝉就有过卖文具书籍的想法,但本来想等到高二之后,劝妈妈租下学校对面的新铺子之后再实行的,或许,这个想法现在就可以提上日程?
“这——?”池蝉的提议犹如一个炸弹,炸得张巧月外焦里嫩的。
“怎么可能,你爸工地上事情多得很,加班都加不过来!”
现在正是房地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时期,池明和工地上的活确实是多,工资也高,这几年也确实挣了一笔钱,池蝉家的房子装修,就是这几年挣的钱加借了一圈七大姑八大姨的钱完成的。
虽然现在盒饭生意每天挣的钱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也比池明和工地上挣得多得多,但张巧月这对夫妻吧,根深蒂固在骨子里的想法就是,做生意是个风险太大的工作,远不如工地上多劳多得来得稳当。
骨子里追求安稳的基因,让这对夫妻注定了是只能养家糊口的普通人。
上辈子也是这样,村里有一户做水果生意的,跟池家有点沾亲带故的亲戚关系,但到了迟国志这一辈已经基本上可以说没什么关系了。
池明和因为在工地上挣了一小笔钱,还没来得及装修房子,被亲戚因为做生意而快速发家的状态给蚌埠住了。夫妻俩也是鼓起了决心,跟人家一合计,在县城里合伙开了一家水果店。
水果店刚开张,还没步入正轨,因为初期客流较少,资金回笼速度较慢,眼见着存款飞速打水漂,张巧月和池明和就慌了,商量着想要退出生意。
亲戚劝了好久都没劝住,最后出了一笔钱将池明和占得份子买回去了。
过了一年,水果店生意渐渐红火起来,亲戚赚得盆满钵满,张巧月和池明和只能眼睁睁看着亲戚家盖新楼房,买小轿车。
池蝉清楚地知道她爸妈这种小家小户思想的局限性,穷人思维限制住了她爸妈,家庭负担也同样限制住了她爸妈,往往就在犹豫和彷徨中失去了机会,且沉重的家庭负担和所剩无几的存款也束缚住了张巧月和池明和不顾一切往前冲的手脚。
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资本去输,他们也输不起,输了就是万劫不复,一个家庭从此四分五裂。
正是因为理解,所以池蝉也想她爸妈能够改变掉这种思维,趁着年轻,还以可以选择的机会去大胆拼一拼,敢拼才会有赢的机会。
“妈——现在爸爸工地上的工作是很好,但是很危险,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爸爸出了事,怎么办?这些日子以来,你也小赚了一笔钱,咱们将爸爸叫回来,跟你一起做生意!”
“今天这生意是赚着了钱,明天呢,你就拿我在这摆摊卖盒饭来看吧,这才几天,就有人跟风了,这过段时啊,摆摊的只会越来越多!”
她有模有样跟池蝉分析道,但态度十分强硬。
张巧月坚决不同意,只得让池蝉按耐住了想让池明和回来地想法,只能延后再议。
池蝉退而求其次,跟张巧月提出了兼职文具杂志生意地想法。
这次张巧月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