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满京城,乾清宫中却显得格外忙碌。崇祯站在地图前,目光专注地看着全国粮食流通的数据汇报。最近几个月,高产作物的推广逐步展开,试点粮市运转有序,地方粮价趋于稳定,国库收入也开始稳步增长。
“陛下,试点推广后的初步数据已整理完成。”陈子敬恭敬呈上一份卷宗,“以山西为例,粮价从去年的两倍恢复至正常水平,地方百姓日常支出减少三成。加上交易市场的赋税,地方府库收入已有显着提升。”
崇祯接过卷宗,快速翻阅,眼中闪过一抹欣慰:“百姓得利,地方受益,这才是改革的真正目的。”
“此外,”陈子敬继续说道,“山西和湖广部分地方官员已主动效仿试点模式,请求朝廷支持建立粮食交易市场。他们希望能通过这一模式解决当地粮食滞销的问题。”
“主动效仿?”崇祯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些许满意,“说明他们已经看清楚,谁才是真正的依靠。”
尽管改革初见成效,但朝堂上的阻力依然存在。当天的早朝上,一些保守派官员提出质疑。
“陛下,高产作物推广虽有助于缓解粮食问题,但是否会导致农民过于依赖单一作物?若遇天灾,恐怕难以应对。”钱谦益出列说道,语气中带着隐隐的不满。
“钱爱卿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朕是否记得,你们此前更担心改革会失败?”崇祯淡淡一笑,目光中却带着几分锋利,“改革本就没有绝对的安全,但不改革,才是灭亡的根源。”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高产作物的种植方式朕已明确要求进行轮作,确保土地肥力与粮种多样化。至于天灾之事,朕也已命农政司研究抗灾种子的储备计划。爱卿若有其他建议,不妨直言。”
钱谦益张了张嘴,却无法继续反驳,只能退下。
随着改革的推进,崇祯的“神农皇帝”名号越发响亮。民间关于他的传言遍布乡里巷间,甚至有些地方百姓自发为他立起小庙,祈求“神农庇佑”。
“陛下,如今您的声望在民间已超乎寻常。”王安汇报时带着几分不解,“但是否需要适当引导,以免百姓将政策改革当成神迹?”
崇祯轻轻摆手,语气平静:“百姓的信仰朕不会干涉,但朕更希望,他们信的不是朕,而是他们自己的力量。只有当他们学会用改革的方法改变生活时,才是真正的成效。”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官员的积极响应让崇祯看到了改革深入的希望。在湖广的一封奏折中,一位年轻知府提出了以试点模式为基础,结合当地水稻种植特点进行推广的计划。
“此人是谁?”崇祯问道。
“回陛下,是湖广长沙府知府赵涵。”陈子敬答道,“此人年纪虽轻,但办事颇为用心,在当地百姓中口碑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