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华国经济不发达,重男轻女的情况时有存在,很多女孩子因为家境贫寒没法继续读书,楚榆想资助一些女孩读高中,尤其是成绩好愿意付出努力的女孩。
张志和倒是有些讶异,他不明白为什么只资助女孩,不能男女一起资助,穷困家庭很多,男孩女孩都有没书读的。
楚榆很直接:“因为只有重男轻女的,很少有重女轻男的。如果男孩想读书,大部分家庭都会倾家荡产供男孩读书,可女孩如果没钱读书,很可能早早进入社会,打工赚钱资助家里的男孩读书,给他们盖房子,娶老婆。男性享受社会红利,不用我资助也可以活得很好,我同情的是那些没有机会改变命运的女孩。”
张志和陷入沉思,他家里有两个姐姐,姐姐读书不好早早辍学了,如果不是为了他,可能姐姐会得到更多机会,楚榆的做法确实能帮助很多女性。
“老师没想到你小小年纪能有这种觉悟,那老师帮你打听一下,看有哪些学生成绩不错,但家里贫困读不起书的,这些钱就用来给她们交学费,再负担一部分生活费。你觉得每个月5块钱的生活费怎么样?”
楚榆摇头,“老师,她们长期被父母洗脑,给她们钱,她们很可能会把钱攒下来,省给家里的弟弟妹妹用,而宁愿自己饿着肚子。倒不如给她们饭票和生活用品,我想成立一个基金会,稍后我会继续打钱过来,专门用来资助贫困女生。”
“你才考上大学,能有啥钱啊?”
“先打五千怎么样?就由学校的老师们评审考核,选出真正需要帮助的女生,我想六千五百块钱能资助几百个学生了。”
万元户都要上报纸的年代,六千五百块钱无疑是一笔巨款,张志和今天是来送家庭报告书的,没想到有这样的展开,更没想到这么多钱,楚榆说拿就拿了。
“学生们开销不大,德中的食堂也便宜,这些钱够资助五六百个学生读书了,不过全部资助女学生的话,可能短期内用不完,毕竟我们要审核女孩的家庭情况,最好是帮助父母双亡、父母残疾、或者父母生重病,家里没有收入来源的。”
楚榆颔首,“最重要的是,资助女孩的钱不能拿去资助男生。”
张志和明白她的意思,他不是傻子,楚榆愿意出钱做善事,不论出发点如何,都不能让对方的善心受到伤害。
“我会跟季校长商量好再实行的,有你的政策,德阳也能招到更多成绩优秀的孩子。”
有些乡镇高中补贴生活费,成绩好却家庭困难的孩子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只能就读乡镇中学。
有了这个政策,德中会有更优秀的生源。
季校长一听完张志和的话,就拍着桌子站起来。
“周同学真这么说?哎呀!我有生之年能教出这种成绩优秀,人品卓绝的学生,是我教学生涯最骄傲的事!张老师,我派两个实习老师给你打下手,帮你考察贫困学生。这段时间辛苦你去学生家里审核情况,学校会给你们三位老师额外的补贴。”
大家条件都不算好,工资之余还能拿一分钱,哪怕辛苦点,张志和也愿意干,更何况这种善事打着灯笼都难找,说出去也是他履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