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第三,现在工厂规模不算大即使后面市场饱和,也远远应付不了后面的订单。
于是三人这么一合计,决定将这几个月的利润大部分用于生产和工厂扩建,作为以后的总工厂,先解决如今的产能不足问题。
不过霍建安实在头疼订单交付问题,甚至不得不采取晏殊之前提出的代加工方案,机器材料都由佳人出,代加工厂只需要将材料组装好就行。
只有两个要求工人必须仔细爱干净,佳人总部会不定时抽查质量,如果不过关立马停止合作。
为了这事儿霍建安还亲自去考察了不少工厂,最终才选出两个。
佳人卫生巾这事儿告一段落,黄家机床加工厂的生意同样蒸蒸日上。
之前和外商还在的那个大项目谈成了。
再加上前段时间黄叔带着机床去参加鹏城的机械博览会,凭借着晏殊设计的机床成功吸引了不少本国外国商人的注意拿下五个个单子。
大约都在百万价位,不过有两个让黄叔特别注意。
一个是沪市的梧桐自行车工厂,因为现在摩托车渐渐开始流行,梧桐自行车厂也想寻求更大的发展机遇。
于是就准备来这里碰碰运气,谁曾想看到如此精密的自动化组装一体机床,当时就傻了眼。
工厂负责人立马和黄叔商量,他们提供配件数据,想要定制一批制作摩托车配件的机床模型。
只是需要配合机床的修改。
虽然仅仅这批模型都要一百万,但难度同样不小,主要是摩托车虽然在其他国家成了潮流,但是技术一直都都内部被管控的。
这种技术壁垒不是这么好打破,现在华国还没有一个能够成功制造出摩托车的厂子。
同样,华国也没有一个成功制造出摩托车车床的工厂。
要是能够完成这批订单,黄家机床厂自然能够打响名头,但要是完不成,那就砸了自己的招牌了。
不过黄叔却不担心,他们可是有秘密武器的厂子,没有过多犹豫当时就接了下来。
晏殊也知道黄叔的想法,如果没有她估计也不会接下这个订单。
按照未开华国历史记载,这时候正是华国机床产业的转折点。
明明50年内的时候,华国机床渐渐崛起,甚至有希望比肩汉斯和不颠。
结果后面这些年国内机床厂渐渐急功近利,并没有将目光放在技术上面,转而追求规模去了。
导致机床技术停滞不前,甚至大量机床都依靠对外购买。
晏殊之前就意识到这个问题,还提出让厂里的工人互相学习交流,甚至提出新想法得到采纳的,还有不少现金奖励。
可这些年的差距可不是这么好拉开的,即使晏殊想要将黄家机械厂彻底拉起来还得费一番功夫。
不过现在情况在慢慢好转,也算是对她有些安慰吧,只要有进步那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