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科幻小说>星唐联合帝国的史前往事> 第17章 横空出世的神机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 横空出世的神机局(1 / 2)

永徽十一年,公元660年这一年,对于李安乐和她的皇家研究院而言绝对是不平凡的一年。

数年前被李安乐和李康宁撒下去的“火种”在这个意义非凡的一年内绽放出了夺目的光辉。这批“火种”其实就是两人用近乎于思想洗脑的特殊方法培养的七千多名熟练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技术骨干,以及一大批基础性的涉及到大量前置科技的科研项目。

在这一年里,研究院的那些科研项目都已经进入了收获期。

以阎立本、墨明、杨务廉为代表的工程师们组成了庞大的技术团队,这支队伍在李安乐亲自带领下对蓄热式平炉的实验装置进行了许多次试验,在这一年的二月初五终于完成了第一座实用性的蓄热式炼钢平炉的所有的测试任务。至此,平炉炼钢法工艺终于进入了实用化阶段。

二月初五这一天,建设在浐河西畔的这座全尺寸蓄热式炼钢平炉在经过了一天一夜的熔炼过程后,产出了三十多吨品质良好的液态钢水,这标志着大唐第一代炼钢平炉的研制终于可以宣告成功了。

这此前的四个多月期间,李安乐在研究院主持冶金技术和水力机械技术的研究工作,整个帝国的军政事务由当时还是监国太子的李康宁独自主持。在独自执掌军政大权的这几个月内,他经常去研究院探视自己最亲密的伙伴。

在第一座工程实用型的蓄热式炼钢平炉研制成功并持续运作了五天后,李安乐、李康宁站在热火朝天的繁忙的工作现场,看着那座犹如一座平房似的平炉设施,心中不禁感慨万分。即便二人拥有极为宏远的科技蓝图,即便两人提供了极其完善的技术攻关思路,即便研究院汇聚了这个年代的最优秀的一批已经被两人深度洗脑的工程师,实用型炼钢平炉的研制工作依然耗费了两年半多的时间!

说到底,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而言,一下子建造十几立方米有效容积的平炉确实是一件技术跨度较大的事业。这样的工程涉及到的细节问题其实蛮多的,包括利用石灰石、碳酸盐矿物、铝矾土等造渣剂进行造渣的方法,以及除磷、除硫的方法,还有清理废渣的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要搞定与蓄热室相匹配的可以定期调节的空气阀门;还要把控好还原剂和氧化剂的投入量;最好还要适当添加能够增强合金性能的矿物成分;还得对水力鼓风机的鼓风吹气装置进行改进;还要改良蓄热室格栅结构;还要对熔炼炉的结构进行改进;还要对焦炭制作方法进行改良;等等。

不过,在李康宁看来,这样的划时代意义的炼钢技术设施仅仅经历不到三年的开发过程就实现了实用化,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奇迹中的奇迹。

随着第一代炼钢平炉从小型演示模型变成了巨大的实用化的炼钢设施,皇家研究院进入了一段科技成果大爆发的时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