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天性就是这样,对于轻易得到的东西常常嗤之以鼻,费尽千辛万苦收获的东西,哪怕是苦果,依然甘之若饴。
这就是人的劣根性。
因为这个原因,即使有不少人已经达到了可以毫无代价回到原部落的条件,可到目前为止,不仅没有人想着离开,反而是生怕某一天被赶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也开始以“洞”部落族人的身份自居,并且通过自己的言行不断的影响着后来的人。
这就是姜崖制定的同化政策。
同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用时间来消除各个部落的固有认知。
同化也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在你影响别人的同时,别人同样的也在影响着你。
最后合为一体,不分彼此。
好在现在处于原始时代,每个部落虽然会有不同的特点,但也只是为了生存逐渐演变而来,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体系。
说白了,就是虽然有一些孤僻动作,不过还只是受过启蒙教育,算起来只是个新兵,很容易就能把孤僻动作纠正过来。
好不容易穿越一回,不传播一下华夏文明,怎么对的起自己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身份。
在这一点上,姜崖很是公平,无论是“岩”部落、“咸”部落,还是“洞”部落、“桑”部落,都是需要被同化的对象。
不客气的说,这个世界的所有人,都是乐色(垃圾),都应该被同化。
其实来到这个世界这么久,虽然没有刻意强调,可在无形之中姜崖已经开始将华夏的文化传播开来。
比如。刚来这里的时候,语言还没有形成体系,人们对很多事物的理解还停留在单音节、或者双音节上面,想要表达一件事情通常是语言+手势+情绪,十分的原始。
姜崖虽说学历不高,可作为一个话痨来说,说中国话还是一点问题没有的。
并且随着教育的逐渐深入,大家也就慢慢掌握了“华夏语”。
就像四川话、广东话、上海话这些地方口音一样,“洞”部落的“华夏语”同样结合了这里的特点,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方言体系。
可以理解为第56个少数民族的语言,姑且将其称之为“洞语”。
除了语言方面,“洞”部落的生活习惯也逐渐在发生改变。
比如用筷子吃饭、喝热水、睡觉要盖上肚脐眼等等一些生活小细节,在潜移默化中,都影响着族人。
另外还有华夏人的传统,孝道、守礼等等,很多方面都在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悄然改变着。
姜崖不是国学大师,没有深入研究过华夏人的行为习惯,真叫他开一门汉学课,估计也讲不出什么来。
但是作为一个心智正常的华夏人,很多东西是不需要理解其中的含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