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洁欣的婆家夏家,夏经国和李娥两人,都是化肥厂领导干部,工资加起来,每个月也差不多一百七八十块,在经济刚放开的时期,也属于同地区的高收入家庭。
这两人在高收入家庭生活过的成员,也是第一次见家庭里如此豪华的装饰。
郑宏伟和媳妇吴大花故意慢了十分钟才到了郑庆仁家里。
带着婴儿用品,和一个红包。
春风满面的吴大花见到郑庆仁,语气变得温和了些,说:“庆仁,谢谢你对我们家宏伟的关照。昨晚宏伟和我说你家女儿今天要回来,我这个人嘴没把门,在村里也说了几句。结果应华叔说,咱那闺女出生的时候在县城,而你又在里面,满月酒一直没喝上,今天如果你带着孩子回来了,那就是第一次全家团圆,满月酒趁今天就补上。”
“所以应华叔一早就安排人买了菜,支了锅灶,准备给你家闺女办个简单的满月酒。保进叔和玉琴婶也是早上才知道。”
郑庆仁想起刚才回来,看到郑应华到自己家的路边,搭了棚,支了个灶,摆上了五六张桌子,正准备问是谁家办事呢?
郑保进也走过来,解释说:“庆仁,都是你应华叔和宏伟张罗的,我都说了没必要,他们坚持要办。这也来不及请远一点的亲戚,就我们村里的,等会谁来了,就留下吃饭。”
郑庆仁看着一瘸一拐的郑宏伟,还挺有心,说:“宏伟,辛苦你了,累成这样。”
郑宏伟脸色一红:“庆仁,别误会,我这是蹬三轮扭的。”
说完,悄悄瞅了自己媳妇一眼,眼神有些埋怨。
话音刚落,郑应华拎着物品,也过来了,身后跟着的是郑庆仁的二大伯和二大娘。
“庆仁,你今年受了不少苦和委屈,也委屈了庆庆和孩子。村里很多人,都关心你们一家。孩子第一次回家,不能没有表示,今天你们一家只管团圆,其他的事交给叔我。”
郑应华拍了拍郑庆仁的肩膀,走进院内,瞧一瞧孩子去。二大伯一家也放下物品,送上红包,进了院内,看看第一次回家的孙女。
很快,知情的村邻陆续的赶来,送来了物品和红包!
郑庆仁看着热闹的家,看到郑保进和徐玉琴的笑意盎然,有些错觉,两老口,样貌年轻了。
徐玉琴把孩子交给郑庆仁二大娘之后,和郑洁欣两人拉着董庆庆进了屋子聊天。
郑宏伟像是忙自家事一样,一瘸一拐,指挥着吴大花迎接着来人,招待来人吃瓜子和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