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动荡不安的岁月里,秦州,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家族荣耀的土地,本就是李氏江山继承人李贤家族的祖籍所在。它犹如一座古老而坚实的堡垒,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当得知太子李贤率领大军归来的消息,城中百姓们激动地聚在一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目光坚定:“太子殿下终于回来了,这李氏的江山,可不能乱啊。”旁边的年轻后生连忙附和:“是啊,太子贤明,定能让咱们过上好日子。”守城的官兵们听闻是太子殿下亲临,心中的忠诚与敬畏油然而生,小头目犹豫再三,对身旁的副官说:“太子殿下素有贤名,咱们如今抵抗,岂不是违背天意民心?”副官点头称是。于是,他们便决定放下武器投降。
城门缓缓打开,百姓们夹道欢迎。一位老妪颤巍巍地走上前,眼中含泪:“太子啊,您可算回来了,我们日日盼着您呢。”李贤下马,轻轻扶起老妪,温和地说道:“乡亲们受苦了,我定当重振山河,不负大家所望。”众人欢呼雀跃,欢呼声、喝彩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他们用最热烈的方式迎接太子李贤的归来。
而武州,曾经是李卓将军重兵驻守之地。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浸染着李氏家族的威严与荣耀。李贤大军压境,武州的驻军虽奋力抵抗,但在太子的威名和李氏家族的赫赫声威之下,也仅仅支撑了两日便宣告城破。随着秦州与武州这两座重要州府的相继攻克,周边县城的驻军目睹大势已去,失去了继续抵抗的勇气,纷纷选择投降。一时间,李氏家族的旗帜在这片土地上再次迎风飘扬,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一个时代的回归与延续。
在李贤与陈平那丝丝入扣、精心布局的前后夹击战略的强力推进之下,陇右道原本就为数不多、苟延残喘的几个州府,仿若被抽去了脊梁骨的困兽,又似失去了坚固屏障庇佑的孤城,在李贤大军那泰山压顶般的攻势下,迅速地陷入了朝不保夕、岌岌可危的绝境之中,随后便如秋风扫落叶般被逐一攻克。
而在这其中,凉州的局势显得尤为特殊且引人注目。想当年,凉州大都督雷盛还仅仅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副使,在太子李贤驻守凉州的那段时期,李贤凭借着自己独到的眼光与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雷盛身上潜藏的非凡才能与卓越品质,大力将其提拔,这才有了雷盛如今显赫的成就与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正因这段深厚的渊源,当李贤那浩浩荡荡的大军如汹涌潮水般兵临凉州城下时,雷盛的心中没有丝毫的犹豫与挣扎,他果断地选择了大开城门,率全城军民恭顺投降,以这种最为直白且坚决的实际行动,毫无保留地表达出自己对太子李贤的赤胆忠诚与深深感恩。
李贤卓然而立在凉州那略显简陋却不失威严的营帐之中,深邃的眼眸中透着果决与睿智,他紧紧盯着雷盛,语气不容置疑地说道:“雷将军,当下局势已然万分紧迫,犹如紧绷之弦,一触即发。你即刻以加急之态修书送往陇右道的秦州和武州,言辞恳切地请求他们出兵支援凉州。此计乃是全盘战略中的关键一着,关乎我等大业之成败,将军务必以最快之速度将此事办妥,不得有丝毫延误。”雷盛闻言,心中深知此事意义重大,当下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地应道:“末将遵命!”随即转身,雷厉风行地召来亲信信使,将那写满求援之意的文书慎重交予其手,而后大手一挥,信使便如离弦之箭,骑着快马疾驰而去,扬起一路尘土。
而在秦州与武州之地,李卓和赵鹏早已将麾下军队整饬得井井有条,严阵以待。他们依照事先精心谋划的计策,一丝不苟地将军队乔装打扮一番,使其看起来仿若就是那已然归顺的武州和秦州刺史府的官兵。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凉州进发。行军途中,军旗猎猎作响,随风飘扬,士兵们步伐整齐,喊杀之声震天动地,军威赫赫,仿若虎狼之师。所过之处,各州府皆被这突如其来、气势汹汹的大军惊得人心惶惶。
当这支伪装的援军行至某一州府城下时,赵鹏催马向前,昂首挺胸,高声呼喊:“吾等乃武州刺史府麾下将士,奉令火速驰援凉州,此刻军情紧急,耽误不得,速速打开城门!”城上守军听闻,探头张望,见是自家旗号,又闻是去支援凉州,虽心中仍存一丝疑虑,但在这紧急军情的催促下,犹豫片刻之后,还是缓缓打开了城门。赵鹏与李卓相视一眼,而后率领部队有条不紊地鱼贯而入。城中驻守官员们听闻援军到来,匆忙赶来迎接。赵鹏面色冷峻,神色威严,目光如炬地扫视众人,而后大声说道:“诸位想必也知晓,如今凉州战事吃紧,已然到了生死存亡之关头。太子殿下心怀天下,为保陇右道之安宁,特下严令,各州府兵力需统一调配,集中力量以御外敌。即日起,兵权暂交我等掌管,待成功击退敌军,局势稳定之后,自当原封不动地归还各位。此乃权宜之计,还望诸位能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