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陈吉的脚印走成花> 第36章 爷爷奶奶的手艺 做豆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章 爷爷奶奶的手艺 做豆腐(2 / 2)

小叔的嘴被汤粑塞满,舌头用力地翻着,再塞不进一个字。

我吃了一个,小叔吃了三个,都吃不下去了。

如果我吃坏了,或冻着了,头疼,身体难受,浑身乏力,想吐,奶奶就给我掐寒筋。奶奶说,“你肯定是搞寒了,”一只手把我牢牢捉住,另一只手伸到我背后的衣服里,大拇指和食指贴着我的背使劲往里抠,要掐我左边肩胛骨靠里的一根筋,我疼得受不了又跑不掉。她用力抠啊抠,终于探到了背部深处那根筋,“你看看,寒筋都涨得这么粗了!”猛地一掐,“咯噔”一下,伴随着那里急切的一胀一疼,我顿时觉得一阵舒服。奶奶再去探右边对称的那根筋,又是“咯噔”地一胀一疼。两根寒筋掐过,我立时觉得头不疼了,胃里也不难受了,浑身轻松。

爷爷如果不舒服,奶奶就让他趴在床上,掀起后背的衣裳,露出脊梁。奶奶侧身坐在床沿上,一个白瓷的鸟形小油壶放在床边,里面有一点香油,在青阳,香油是指菜籽油,奶奶捏着一柄白瓷的小汤勺,淋几滴油在爷爷背上,轻轻地将油推散,慢慢地细细地在爷爷背上刮,一条条一道道地刮,直到脊柱两旁刮出两条平行的红色竖杠杠,爷爷就觉得人整个地轻快了。

爷爷性子慢,奶奶急躁,大家还说,爷爷老实,不如奶奶精明会算计。奶奶老了以后也经常说,“我以后肯定比你爷爷早死,我性子急,操心命,你爷爷性子慢,不操心、不算计的命嘛。”我妈也说,爷爷德性好,最有耐心没脾气不发火,是个忠厚人。

爷爷早年当生产队长,带领生产队队员栽秧。每年栽秧多出来的秧苗,都放回秧垅子里留着,以备将来耘草的时候发现哪里没有活棵,好补缺,如果没有需要补缺的,那时再拔了扔了不迟。这些多余的秧苗年年都要拔掉,因为爷爷他们栽的秧,没有发现一个不活棵的。这年,又多出三把秧把子,队员就随手丢在田缺里,省得回头再麻烦拔掉。按事后一些老村民的话,“汪纪松是个梗道人,肯定得罪了人。”丢秧把子的事被人告发,罪名是“挖社会主义墙角”,爷爷被判坐牢两年,出来的时候,瘦得脱了形,吐黑血,在里面染上了严重的肺结核病。

我也一直以为最亲爱的爷爷老好人一个,不是很能干,是没心机的庄稼汉里最平庸的, 更不如奶奶精明强干,可是后来我发现,爷爷最踏实最能干,会很多手艺,在我知道的所有的农村人里面,会做糖、做豆腐的,唯一只有我爷爷一人。爷爷家的收入,除了春夏秋从地里刨出来的,冬天在家里做糖做豆腐出售或物物交换,是最主要的来源。

每年冬天,爷爷奶奶家是村子里最忙的一家。

天气渐冷,爷爷开始操持,柴火垛码在厨房前的小场基上,大石磨抬在厨房中央。厨房南头靠着西墙的大锅台,只有冬天做糖做豆腐才专门启用,上下里外清理洗刷干净。豆腐架子搭在厨房后院,各种制作工具在旁边排开,豆腐箱,木棍,大的棉包袱布,大木桶,小木桶,木桶舀子——桶状的身体和瓢状的把手,大木盆,大圆铁瓢,大小葫芦瓢,粗笨的大水缸,细腻精致些的细高瓦缸,乌杆黄点的秀气戥秤和小秤砣,打狼棒一样粗、满身银星星的大木秤带着大铁秤钩和大铁秤砣,大石头,大木棒,压豆腐的木架子,大蔑箩,跟水缸一样粗、半个水缸高、编的很稀疏的花篮,好几个大木桶里面都泡着胖胖的黄豆,等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