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重赏之下才会有勇夫,盛怒之下,只会出叛徒。
前段时间,一位同行在微博上转了一张板凳的照片,据说是无印良品出品的,东西看着平平,最多算得上简洁,不平常的是价格,要1000块。
我随手评论了一下,说一把制作精良的榆木圈椅或平头案也就卖千把块,实在看不出这个小板凳值这个价。
没想到这个话题慢慢的在网上发酵蔓延,成了公众话题。昨天又在一个广告人公众微博上看到对板凳价格的议论,争论挺激烈。挺无印良品派从设计、品牌、销售成本、税收等阐述,说明这个板凳值这个价。也有像我这样的不以为然派,觉得一把在材质、设计、做工上都普通,甚至在尺寸上还有一定缺陷的板凳,卖这个价实在有些夸张。
当然,大多数中高端商品,价格和成本其实没太大关系,更多的是和购买者的心理预期有关。就像那把锤子手机,有好事者说成本不过1500,卖3000实在太贵了。可你要是认同罗胖子给这把锤子套上的“彪悍”、“工匠情怀”、“认真”之类的品牌内涵,或者喜欢罗胖子傻乎乎挺可乐的样子,愿意多出一倍的价钱买把锤子支持胖子,当然也没问题。
千金难买我乐意,说的就是这个。
值不值,更多属于心理学范畴,而不是经济学范畴。
大概是十年前,第一次逛宜家,简直惊呆了,像刘姥姥逛大观园般,看什么都稀奇。带我去的一位设计师朋友又在我耳边不断地嘟囔什么极简主义、绿色环保、对大自然负责等等等等。彻底打消了我一张小指接板茶几要上千块的疑虑,并为自己乡巴佬般不上台面的质疑深深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