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商议下,一个完整而宏大的计划逐渐成形。他们深知,这不仅是为了让《墨韵千秋》声名远扬,更是为了在乱世之后,重新播撒文化的种子,让华夏大地再次焕发出文明的光辉。
计划既定,他们决定先对《墨韵千秋》进行修订和完善。苏御带领着大家,仿若虔诚的修书匠人,对书稿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段落、每一个词句都进行了仔细的推敲和修改。他们翻出那些在颠沛流离中仍小心保存的古籍资料,一本本泛黄的书卷散发着陈旧却迷人的气息,承载着历史的智慧。众人日夜埋首其中,力求让书稿中的内容更加准确、更加丰富、更加生动,使其经得起时间与后世的检验。
孩子们也不甘示弱,纷纷参与其中。他们虽年幼,却深知这部书稿的分量,帮忙抄写书稿时,一笔一划认真书写,仿若在雕琢世间最珍贵的宝物;整理资料时,小脑袋专注思考,将杂乱的纸张分类归整,井然有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对华夏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仿若幼小的心田被洒下了文化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与此同时,众人开始为开设书院紧锣密鼓地做准备。他们四处寻找合适的场地,仿若寻宝者探寻珍宝。终于,在城镇的中心找到了一座废弃的府邸。这座府邸曾辉煌一时,如今却在岁月与战乱的侵蚀下,残旧破败,仿若一位迟暮的英雄。但众人看到它规模宏大,结构坚固,仿若看到了未来书院的雏形,眼中放光。他们挽起袖子,说干就干,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购买建筑材料、招募工匠。在修缮过程中,大家分工明确,有的清理废墟,有的搬运砖石,有的雕琢木雕,忙得热火朝天。很快,在众人齐心协力之下,府邸焕然一新,青瓦白墙,雕梁画栋,庭院中绿树成荫,花草繁盛,变成了一座充满书香气息的书院,仿若从沉睡中苏醒的文化巨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