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写书门生> 第106章 媒体聚焦争相报道 新书热闻传遍四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6章 媒体聚焦争相报道 新书热闻传遍四方(2 / 2)

与此同时,京城的各大书局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书局门口早早便排起了长队,蜿蜒如龙,人们翘首以盼,只为抢购一本《墨韵千秋》。书局老板笑得合不拢嘴,指挥着伙计们手脚麻利地搬书、收银,还不时向顾客推荐相关的书评集、解读本。

“各位看官,今日这《墨韵千秋》可是抢手得很呐!咱店里还进了些名家撰写的解读此书的册子,与原着搭配着读,更能品出其中滋味,大家不妨一并带上。”书局老板扯着嗓子吆喝着,脸上洋溢着喜悦。

队伍中,一位年轻的富家公子哥儿身着锦缎华服,手摇折扇,眼神中满是急切。“我听闻此书在学界、文界备受推崇,今日定要将它收入囊中,好好研读一番,莫要落了这文学潮流。”他一边说着,一边向前张望,盼着能快些买到书。而旁边一位寒酸书生,虽衣着朴素,眼神却同样炽热,紧紧攥着手中为数不多的铜板,只为圆这读书之梦。

在书局的一角,几位文人雅士围坐一起,分享着各自手中的版本。有的是精装珍藏本,封面用绫罗绸缎装帧,烫金字体熠熠生辉;有的是便携简装本,纸张虽普通,却透着质朴的书香。他们互相交流着书中感悟,时而为某一精彩段落击节赞叹,时而因不同见解争得面红耳赤,引得周围顾客纷纷侧目,却又被这浓厚的文学氛围所吸引,不忍离去。

不仅京城如此,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各地的地方小报纷纷转载《京华时报》的报道,或派出本地记者深入挖掘当地与《墨韵千秋》相关的故事。在江南水乡的姑苏城,《姑苏晚报》刊载了一篇题为“《墨韵千秋》:点亮江南文学之光”的文章,讲述了当地文人墨客受此书启发,组织诗会、雅集,探讨文学创作新风向的情景。文中写道:“自《墨韵千秋》传入姑苏,这灵秀之地仿若被注入了新的活力。湖畔柳荫下,常能听闻吟诵书中诗词的朗朗书声;园林亭榭中,文人雅士们以笔为剑,剖析书中文学精妙,一场场思想的交锋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配图选用了当地文人在园林中赏读《墨韵千秋》的画面,古色古香,与文字相得益彰,引得姑苏百姓对这本书愈发向往。

而在北方重镇燕京,《燕京邮报》则聚焦于《墨韵千秋》对当地学风的提振。报道称,燕京各大书院纷纷将此书列为必读书目,学子们日夜研读,学术氛围空前浓厚。“昔日课间,学子们或嬉戏打闹,或闲聊琐事;如今,却都手捧《墨韵千秋》,或蹙眉沉思书中哲理,或激昂探讨文学妙处。课堂之上,先生以书中内容为引,讲解古今文学演变,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笔记记得满满当当。这般学风之变,皆因《墨韵千秋》的魅力所致。”报纸配发了书院课堂上师生共读此书的照片,画面中,先生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学生们眼神专注、求知若渴,让人真切感受到这本书对教育的深远影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