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只剩下五百里路程了,白日在深雪路段行军又耗费了很大的体力,萧佛奴一咬牙在歇息时又给它们多喂了一斤,还撒上了盐水。
大沙漠里行军,虽然有指南针加持,还是一人三骑,但显然不可能携带铁皮炉子和太多粮草,只能让士兵们挤在帐篷里报团取暖。
萧佛奴自己作为旅都指挥使,显然是拥有独立帐篷的,但也冷得无法安睡,干脆叫了几个值守的卫兵与自己一起睡觉。
此时,律庆的军队除了棉甲,每人还有一件羊皮大衣,一条厚厚的地毯,一条隔水的毛毡,这就是扎营后就寝所有的装备了,虽然已经将地面上的积雪扫除了,并垫上了毛毡、地毯,依旧是寒冷彻骨。
不过,这也是律庆能够想到的提供给士兵们最好的物资了,再多了运输起来就是一个大麻烦,幸运的是,随着地盘、人口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工匠的大量增加,利用棉花制作棉衣也便利起来。
棉衣加上棉甲,再盖上一件羊皮大衣,也算是相当不错了,放眼天下估计没有那支军队能达到这种水平,但这种消耗也是巨大的,这也是律庆虽然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招募更多的军队但依旧隐忍不发的缘故。
萧佛奴,今年二十八岁,与律庆一模一样,以前的大辽帝国亡国后西逃的契丹牧户后裔,在粘八葛部还是西辽国的藩属部落是逃到了薛剌尔部,并成了薛剌尔的常备兵之一。
突厥人的习惯,对于外来的部族,特别是不能讲突厥语的部族虽然会接纳,但一开始还是当成奴户来存在的,这也是整个西域、中亚乃至黑海西岸诸汗国的通病。
既然是奴户,你就没有牧地、牛羊马匹的所有权,只拥有使用权,你的妻妾儿女随时会被主人夺走,青壮最好的下场就是了通过担任奴骑兵的方式逐渐取得主人的信任,进而慢慢去除奴籍。
突厥人崇拜狼群,对于外来的狼群显然是又要利用又要防备,奴骑兵能够立足,说明他既有能耐,也在为主人的战斗中杀死过敌对部族青壮,慢慢就会变成自己人了。
于是,自从突厥人诞生的那一刻起,敌对部族之间互为奴隶的情形便寻常见了,就算到了十七世纪的哈萨克汗国时代也是如此,曾经阻拦土尔扈特部东归、有名的阿布莱汗就是奴隶出身。
归附同为契丹人出身的律庆后萧佛奴的日子自然好过了许多,这让他从后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耶律阿保机的影子。
对于这一次单独领军南下,久经战事的萧佛奴显然也是若有所思。
“刘符离、萧捕奴是大汗的左膀右臂,他完全可以让其中之一率领这支偏军南下的,偏偏选择了我,很显然,他也不想让这两人的功劳积累的太多”
“还有,这一次他率主力从驿道南下,并没有选择刘符离留守,而是选择了萧捕奴,很显然,刘符离两次杀妻事件已经影响到了他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