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仪他吗?
不应该啊……
但是好像也不太一样,这不一样算心仪吗?
所以喜欢到底是什么感觉?
阿父阿母只说过什么特别的感应征兆,但是她也没觉得哪里特殊啊……
崔琢送走了文帝,自己还是不由得思考起来。
————
————
当今少年男女十五后就开始议亲,一般二十岁的大多孩子都怀了一个。
不过崔琢早给自己争来了话语权,婚事由她自己做主。
先前说什么听父母安排,也不过是托词。
她自己知道,或早或晚,她必然要成婚。
十五岁及笄后,家里就开始商议她的婚事。
当然是要招婿。
崔祈夫妇的想法,无非就是让这个当成儿子养的女儿再撑二十年门户。
等到下一代孩子长大,崔家才算稳住了权势。
崔琢对此毫无异议,只要求出门游历一年。
然后就生了变故。
她跑去投军,自己走出来了另一条路。
这条路当然比直接招婿,指望二十年后的继承人好的多。
崔祈夫妇都不用考虑,立马上了折子配合她。
于是崔家就有了这么一个手握军权,深得帝心的女将军。
崔琢自己其实也没什么想法。
她既然作为崔家这一代的独苗,享了所有的钱权恩遇,身上自然也有相应的责任在。
所以她从小被当儿郎养,接受了一个家主该有的教育。
所以她肯定要有后人,并且在下一代成长起来之前,保证崔家地位不下跌。
但是为什么她只能固守呢?
为什么一定要指望那个不知道品性如何的,还不知道在哪的男孩呢?
崔琢只靠自己,也能保崔家累世荣华,厚禄绵延,高官不断。
所以她抓住机会,借着战乱,拼了份功名出来。
崔祈夫妇也很配合。
给陛下上书不谈旧情,只说家中独女如何娇宠,如何天资过人,不求什么功名,只求为陛下出份力云云。
往事不提。
崔琢现在是二十,最晚二十六七,她必然得成婚。
所以她只想拖到那个时候去。
毕竟恩爱夫妻难寻,怨偶仇敌倒是不少。
若是成了婚却合不来,再和离绝婚也很麻烦的。
能自由一年是一年嘛。
更重要的,是她自己的私心。
武帝时的霍去病,十七岁初入沙场,以少胜多,被封冠军侯。
二十岁在河西大展神威,接受浑邪王的投降。
二十二岁漠北之战,几乎灭了匈奴左部,在狼居胥山祭天。
封狼居胥,就此成为武将的最高荣誉。
崔琢庆幸自己占着天时地利人和,让她以女身,也有了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