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单纯的溜达,而是看看有没有挣钱的路子,多赚钱,今后多一份保障。
路过一处茶楼,听到里面评书娘子在唱小曲,心里痒痒,想要进去听,刚抬脚,想到自己没有戴面纱,以及茶楼的茶水的价格很高。
就此作罢,站在门口听听也一样。
巧梅站在门口听人唱曲,声音时高时低,听不真切,悄悄溜进茶楼,不喝茶只听去,应该没人会介意吧。
忽然,一只手臂拍了拍巧梅肩膀,吓得三魂离家。
“巧梅姑娘,想不到在这儿遇见你,还记我吗?”女人年过半百,两鬓发白,脸上的褶子很多。
“你...”巧梅当然没有忘,人家都把祖传的镯子给了自己,怎么会忘呢。
该不会让自己还镯子的吧?那个镯子当初为了给少爷治疗,给了老色批大夫。
如果是讨要镯子的,就让少爷还,反正少爷现在有银子了。
“赵大娘,好久不见。”想开之后,巧梅热情了很多。
“巧梅姑娘,能够遇见你真的是太好了,自从赵家出事之后,我以为你也遭遇不测了。”说着,赵大娘眼泪忍不住地留下来。
此时在茶馆门口,行人较多,看到此情形,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的。
“赵大娘,你别哭了,我还好好的。”巧梅赶紧劝慰。
光天化日之下,巧梅可不想免费让别人看戏,拉着赵大娘快步离开。
在路上,巧梅了解了赵大娘的情况。
赵家被抄之后,赵六丢了差事,为了谋生便带着赵大娘到上京闯荡。
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上京从一名跑堂成为几家店铺的掌柜,在上京租个房子,娘俩也算是有安身之所。
赵大娘也是闲不住的,身子骨硬朗,每日都会帮别人洗衣服补贴家用。
在赵大娘的话语中,娘俩就是一对努力勤恳过日子的人,通过辛勤劳动生活越来越美好。
聊了很久,赵大娘才不确定地问道:“巧梅姑娘,可是许了人家?”
赵大娘很喜欢巧梅,遇见了就是有缘,虽然看她梳着姑娘的发髻,但是她的年龄已经二十了,一般这个年纪的姑娘都是几个孩子的娘了。
“还未。”巧梅谨慎回答。
想到赵尚有点烦恼,虽然没有成亲,但是感觉自己带着一个孩子,孩子还离不开母亲。
“阿弥陀佛,佛祖保佑,我就说咱们两个有缘分,六,还没有娶亲,一直都念着你。巧梅姑娘,如今住在哪里?等我找人算个好日子,去你家提亲。”
巧梅被赵六娘热情的态度吓蒙了,匆匆喝了一口茶,连忙告辞离开。
回到府邸,开始认真思索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