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之战时,周韬的大哥和妹妹全部死在了永宁城外的乱军之中。
从那以后,周韬见着倭寇眼眶就红。
能不能进苏府他不在意。
他唯一在意的事,就是有没有机会继续杀倭,以解心头之恨。
两个时辰后,船队继续启航返回泉州。
而他们身后的小岛上,岸边多出来无数的木架子,上面绑满了倭寇的尸体,面容狰狞。
地上插着一块巨大分木板,用血写着一行字。
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
泉州,晋江县。
刘永有些得意的向苏谨汇报工作。
王家事发后,刘永作为有功之臣,被苏谨保举为晋江县令。
刘永从一个衙役的贱籍,跟着苏谨来到泉州。
先是弄了个九品照磨的官身,现在居然摇身一变,直任七品县令,犹如做梦一般。
虽然现在是明初,不像大明中后期那样,一旦做了衙役就是贱籍,子孙连科举都不许参加。
但刘永一个从衙差升上来的捕头,想当官也没那么容易。
若不是跟着苏谨,他哪里有当县令的这一天?
况且,他还不是苏谨的‘门人’。
上任县令之后,刘永更是加倍珍惜和小心这份差事。
不过好在他跟了苏谨多年,对于治理地方的能力,比一般的读书人强多了。
至少他知道工作该从何处入手。
尤其是今年,苏谨命令泉州辖下各县开办学堂,
招七至十二岁孩童入学的事,更是小心操办着。
“大人,如今晋江学堂已纳学童一百七十二人,
其中十岁以上者七十二人,十岁以下者百人。”
苏谨笑着点点头:“刘永,你做事我还是放心的,好好干,以后说不定能坐到我这个位置来。”
刘永讪笑:“能做个县令下官已经知足了,哪敢奢望这等美事?
何况下官不求升官,只盼以后能跟着大人做事。”
苏谨听出他的言外之意。
在他们的眼里,做官哪里有做苏谨的家丁香?
可苏谨却不能收,至少现在不能收。
如今苏谨虽然将泉州大权纳入手中,但实际却是孤家寡人一个。
文虽有苏根生协助,但他现在的官职还是通判,没有升级。
不是苏谨不愿意照顾他,而是苏谨身边除了苏根生,真没有可信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