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6章 官场斗(2 / 2)

说破大天来,朱棡也不承认。

至于山里的农户真的很可怜。

那些被淹了村庄和家园的百姓都没地方住了!

没看人家只能背井离乡的躲进了深山里,可怜巴巴的换上了工作服,去接受苏谨这个资本家的剥削吗?

坐在王府喝着玉米面糊糊的朱棡,回想起苏谨的这些损招,扑哧一声乐了。

怪不得他一去黎城,就找人在山里修大坝蓄水呢,合着就是为了这一天?

山里的这些山民,自然都是苏谨派出去的人。

秋收之后,靖难之役爆发之前,一线天所需的生产力早已开始出现大量短缺。

苏谨索性将山民全都撤了回去,然后等适当的时机,将通往太原府的路统统炸毁,然后一炮将大坝爆了...

然后,耿炳文就悲催的被困在了这里。

耿老将军发出的塘报送抵京城后,朱允炆的朝廷立即出现不同的声音。

一方以兵部尚书齐泰为首,坚持东西分进,合围北平;

另一方以翟善的嫡系,户部尚书王纯州为首,要求耿炳文退出山西,绕行河北,与李景隆合兵一处。

这两种方案其实都无可厚非,反正都赶不上了,走哪里又有什么区别?

但有区别的并不是方案,而是提出方案的人。

在这些朝臣眼里,哪怕到了现在,朱棣也不过是疥癣之患,朝廷大军一到即可荡平。

但荡平之后呢?这功劳得算谁的?

耿炳文和李景隆是这次大战的主帅不假,是陛下信任之人也不假。

但他们有本质的区别。

耿炳文是兵部尚书齐泰所荐,而李景隆则是文官推出去的代表。

荡平燕王之后,谁立的功劳大,他们背后的集团,能分得的利益才最多。

现在齐、翟两党所争的已经不仅仅是功劳大小,行军的路线、进攻的方案,他们都想参与。

其中既有以文御武的想法,也有插手越多,最后分利益的话语权越多的心思作祟。

所以仅仅耿炳文的一个行军路线,就能让这些朝臣吵成一片。

但他们唯独没有想到,这样一来,反而会给朱棣更多的喘息之机。

耿炳文行军受阻,翟党一系差点没乐出声来。

你看看你齐泰推荐的都什么人啊,连个行军都搞不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