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司仪开始喊话,
“一拜父亲,父爱恩重如山,给父亲磕头。”只听“砰”一声,“谢父亲”。
秦父赶紧说,“好孩子,快起来。”
秦朗给父亲磕了一个头。
“二拜母亲,母爱赋予生命,给母亲磕头。”只听又是“呯”一声。
秦母赶紧说,“好孩子,赶紧起来。”
“三拜,兄弟姐妹,一乃同胞,一世血脉相连。”只听第三声“呯”……。
男儿膝下有黄金,拜别高堂,在亲朋好友目送中,放铳,放炮仗。
大红灯笼开路,沿途一路吹吹打打,秦朗在一行迎亲队伍的簇拥下,骑着高头大马向苏家走去。
进了苏家,苏家的亲戚朋友,赶紧把新郎秦朗迎进来“坐高堂”。
亲戚分坐两旁,新郎踞坐正中,伴郎分坐其左右,新郎面前点着一盏煤油灯和二支大红喜烛(俗称“龙凤烛)二烛必须同时燃尽,预示着一对新人白头偕老。二烛间摆一小箩米,上插一株挂满桔子和“利市”的桔树,意为丁财两旺。另摆一只竹丝鸡作婚证。秦朗坐高堂,待到龙凤喜烛尽方散,新朗秦朗在苏家亲戚朋友的陪伴下,吃了这一辈子以来,最好的“女婿席”。
与此同时,苏清儿正在吃“离娘饭”,苏媚儿一边哭一边唱到,
“树喜雀叫喳喳,我女今儿要离家,清儿娃,娘心肝,送你出嫁泪涟涟。婆家不比娘跟前,迟睡早起做针线。我女别家路程远,往后记得常回娘家看看。”
苏清儿听了泪流满面,一边哭一边唱唱道,
“叫声爹呀叫声娘,女儿出门愁断肠。今日女儿要出嫁,可怜二老泪两行。一顶盖头泪汪汪,哭天哭地好恓惶。谁知女儿冷和暖,女儿咋能离开娘?千叮咛,万嘱咐,女儿句句记心上。”
苏媚儿哭着给女儿苏清儿一口一口喂着饭。
苏清儿吃完“离娘饭,就该“上头”了,媒婆一边梳理,一边还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