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慧养堂的开业,医馆的经营已经走向正常化了。趁刘老先生还没有回去,萧谨言和李宝儿决定抽空给谨烨选择一个合适的学堂。
萧谨言与李宝儿一大早便开始在京城各处走访,他们的第一站是名气颇高的崇文书院。
书院坐落在一条幽静的街道上,院内古树参天,书声朗朗。书院的院长亲自接待了他们,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儒士,他详细介绍了书院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强调书院注重经典教育与严格的学风,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史基础。
然而,李宝儿对书院过于单一的教育方式有些顾虑,她认为萧谨烨不仅需要扎实的学术基础,还需要开阔的视野和实际的社会经验。于是,两人决定继续考察。
接着,他们来到京城另一家以创新教育着称的启贤学堂。学堂内设有多样化的课程,既有传统的经史子集,也有关注现实问题的讨论课。学堂的老师们热情洋溢,鼓励学生们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李宝儿对此表示赞赏,她认为这种教育方式能激发萧谨烨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然而,萧谨言对学堂相对宽松的管理方式有所保留,他担心萧谨烨会在这种环境下失去自律性。
两人带着不同的想法离开了启贤学堂,随后又走访了几家不同的学堂,几乎每一家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都未能完全符合他们的期望。
在走访的过程中,萧谨言与李宝儿不断交流,讨论每家学堂的优劣。萧谨言强调纪律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在严格的环境中,萧谨烨才能更好地成长,而李宝儿则更注重学堂是否能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和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最终,他们来到了位于京城东南角的弘文书院。书院坐落在一片宁静的园林之中,环境清幽,建筑古朴。
院长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学者,学识渊博,且极为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院长带他们参观了书院的各个角落,并详细介绍了书院的教育理念:弘文书院不仅重视传统经典的学习,还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宝儿被书院的理念深深打动,她觉得这正是萧谨烨需要的教育环境。
萧谨言也感到满意,他注意到书院的管理非常严谨,学风端正,同时又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
他对李宝儿说:“谨烨在这里一定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既能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又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李宝儿点头微笑,眼中充满了期待与安心。经过一天的奔波,他们终于为萧谨烨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学堂。
离开弘文书院时,夕阳洒在两人身上,映衬出他们肩并肩的身影,彼此的心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他们相信,萧谨烨将在这里获得丰富的知识与经验,为他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翌日清晨,天空还带着几分清冷的薄雾,萧谨言和李宝儿便早早起身,准备送萧谨烨去弘文书院入学。
四合院里,萧谨烨早已穿戴整齐,他一身青色的学子服,显得精神抖擞,眼中透出几分紧张和期待。
李宝儿为他整理了衣襟,温柔地说道:“谨烨,你要记住,书院里学问固然重要,但更要学会做人,尊敬师长,友爱同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