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朝廷众位大人和长安城的民众陷入沸腾的时候,当朝宰相杨国忠却是在紧紧的盯着一人的行踪,那便是安西节度使封长青。
当初李林甫病故,杨国忠要上位之时,封长清便联合了一些人,上奏着弹劾杨国忠阻止对方上位,说是杨国忠德不配位,没有接替宰相的能力,希望李隆基慎重考虑。
虽然这封奏折经过一些波澜后,也摆到了李隆基的跟前,但是对方只是批了一个“阅”后便被归档了,丝毫没有引起任何的波澜。
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之下,杨国忠对宰相之位已经陷入了疯魔状态,而且恰好这一封奏折,被讨好杨国忠的人透露给了杨国忠知道。
在那个时间段里,任何想要阻止他上位宰相之人,都被杨国忠视为了敌人,比如一直看不起杨国忠的安禄山,也是在这期间一直在阻挠杨国忠上位。
安禄山是因为一直与杨国忠不对付,再加上对方也与李林甫走的很近,早就是天然的政敌,相互之间没少在不少场合交过手。
而安禄山也很清楚,一旦杨国忠上位,必定会清算自己,再加上李林甫倒台,更是牵扯出了一系列的事情,所以,安禄山阻止杨国忠上位宰相,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对于封长青的奏折,杨国忠也很是纳闷,按理说自己并没有与对方结怨,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对方为何反对自己登上宰相之位?
其实杨国忠不知道的是,封长青反对杨国忠上位宰相并没有自己的私心,只是单纯的认为杨国忠德不配位,配不上宰相之位,不能很好的调停各方势力之间的纠纷。
虽然杨国忠在敛财方面确实是有一手,但是仅仅这样并不能为大唐帝国的繁荣增砖添瓦,毕竟杨国忠太过于自私,并没有很好的大局观,不足以协调朝堂众臣而且处理一些事情过于偏颇,这样容易给大唐留下隐患。
封长青虽然是为大唐在考虑,但是唯独没有考虑到杨国忠的感受,这也导致了杨国忠知道这件事情后,在心里暗暗的记恨上了封长青。
但是毕竟封长青是李隆基刚刚册封的安西节度使,又是手握重兵的边疆重臣,而封长清上位以后一直兢兢业业,没有犯什么事情,杨国忠也拿对方没有什么办法。
但是随着杨国忠的宰相地位越来越稳固,便一直在寻找着机会准备对付封长青,杨国忠可以说是将小人的行径体现的淋漓尽致,从来都是有仇必报。
于是杨国忠暗中派人收集封长青的把柄,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差错也不放过,毕竟想要扳倒一位节度使,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直至这一次,大唐出重兵全面征战吐蕃,封长青作为安西节度使也率领一路大军进攻吐蕃,但是作为一路大军的主帅,怎么可能不会犯错,杨国忠觉得机会来了。
只要抓住对方的一些失误,便能将对方彻底拉下马,将这位潜在的威胁给清除掉,至此,便可以专心致志的对付安禄山这个大敌。
但是事情事与愿违,封长青率领一路大军一路高歌猛进,沿途灭掉了一直与大唐作对的大勃律国,阿依陀国等三四个依附于吐蕃的小国家,然后继续攻占了大片的吐蕃领土。
胜利的消息一直不断的传回长安,杨国忠便一直没有机会抓住封长青的把柄。